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大暑的歌謠
大暑的歌謠
更新时间:2025-05-02 11:58:05

  大暑以後需要抓緊搶收搶種的農諺有:“禾到大暑日夜黃”,“大暑大暑,不熟也熟”“大暑不割禾,一天丢一籮”。長江以南大暑正是緊張的雙搶季節,上午黃,下午青,搶割搶栽, “早稻搶日,晚稻搶時”,适時收獲早稻,不僅可減少後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确保豐産豐收,而且可使雙季晚稻适時栽插,争取足夠的生長期。

  大暑前後最忌聞雷,湘桂一帶有“大暑聞雷有秋旱”的說法。

  高溫有利作物成長的諺語:“不熱不冷,不成年景。”“ 六月不熱,五谷不結。”最常見的是“人在屋裡熱得燥,稻在田裡哈哈笑。”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後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後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在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蘇、浙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 “伏裡多雨,囤裡多米”“ 伏天雨豐,糧豐棉豐” “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如大暑前後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後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描述大暑炎熱的諺語有:“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大暑農事詩:

  大暑處在中伏裡,全年溫高數該期。

  洪澇災害時出現,防洪排澇任務急。

  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蟲抓良機。

  玉米人工來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齊。

  棉花管理須狠抓,修追治蟲勤鋤地,

  頂尖分次來打掉,最遲不宜過月底。

  大搞積肥和造肥,漚制綠肥好時機。

  雨季造林繼續搞,成片零星都栽齊,

  早熟蘋果揀着摘,紅荊綿槐到收期。

  高溫預防畜中暑,查治日曬(病)和爛蹄(病)。

  水中缺氧魚泛塘,日出之前頭浮起,

  礬水潑灑鹽水噴,全塘魚患得平息。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小暑吃什麼 小暑養生必過六關
小暑吃什麼 小暑養生必過六關
小暑時節預示着酷暑的來臨,雖然不是最熱的時候,但是各地已經感受到了滾滾熱浪,那麼,小暑時節該如何養生防暑呢?小暑(LesserHeat),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幹支曆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曆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
2025-05-02
世界上最長的城牆是什麼?中國萬裡長城有多長
世界上最長的城牆是什麼?中國萬裡長城有多長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裡,因此又稱作萬裡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迹主要為始建于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世界上最長的城牆是什麼?中國萬裡長城有多長據201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數據,中國曆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
2025-05-02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月餅是中秋的節令食品。但為什麼要在中秋這天吃月餅呢?有人說,因為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天上的圓月;也有人說,圓圓的月餅應和天上的月亮,反映了人們期盼團聚的美好願望。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中秋節,是我國民間的傳...
2025-05-02
大雪節氣吃什麼 大雪養生吃“三大”更健康
大雪節氣吃什麼 大雪養生吃“三大”更健康
24節氣中的大雪節氣過後,天氣也随着變得越來越冷了,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做好各種養生工作,遠離各種疾病。那麼,在大雪節氣裡要怎麼進行養生呢?大雪養生要吃些什麼呢?大雪養生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呢?帶着這些疑問,咱們一起來從下文中尋找答案吧!皮膚幹,大白菜護膚養顔大白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可以起...
2025-05-02
小暑過後熱浪來襲 養生保健必過“六道關”
小暑過後熱浪來襲 養生保健必過“六道關”
小暑的到來,标志着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炎熱季節,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度,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民間亦有“小暑接大暑,熱到無處躲”之說。第一關:養陽關養陽關首先是暑天容易傷氣,這将導緻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例如,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
2025-05-02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