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睾丸是産生精子的地方,但也許并不了解睾丸制造的精子隻是半成品,這些精子必須在附睾這裡進一步加工。睾丸雖然每天可生産上億個精子,而形似蝌蚪的精子這時還不具備授精的能力,它還得必須在附睾停留2至3周,不斷吸收附睾管壁分泌的營養物質,如卡尼汀,繼續發育直到成熟狀态,發育成具有運動能力和授精能力的成熟精子。這樣才有本事和卵子相親相愛。
附睾是男性的重要的性腺,精子的運送、精子的成熟、精子的貯存及性腺激素的分泌都要經過附睾。如果在去除睾丸(如封建時代的太監)将喪失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附睾炎--抵禦“戰争”留下的傷
附睾不僅在制造精子方面有特殊貢獻,而且他還是男人命根子--睾丸的保護神。當男人們感染了細菌得了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腮腺炎,這些細菌可能侵犯到男人的睾丸,但那些外來的、企圖騷擾睾丸的緻病菌首先要經過附睾這一關。為了阻擊“入侵者”細菌,人體拟訂的“作戰方案”首先把附睾作為抗擊者入侵者的主要戰場。大量的人體衛士--白細胞被派遣到附睾,與那些膽敢入侵者的敵人展開厮殺,因此附睾這裡就是“炮火連天”,大量的白細胞戰士壯烈犧牲,為此附睾也常受到或多或少的傷害,甚至會一病不起,這就是醫學上常說的附睾炎。該病多見于20~40歲的青壯年,此時正值男性的生育高峰時期,因而,對男性生育力的潛在威脅是十分顯着的。
附睾炎--為何“殺”傷精子,奪走“生育權”?
相對前列腺炎而言,附睾炎的“知名度”要低很多。然而俗話說得好,不叫的狗更會咬人。附睾炎對精子的殺傷力,比前列腺疾病要大得多。在男性不育門診中,醫生發現不少病人與附睾炎密切相關。附睾炎究竟使了什麼手段,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侵害了精子?
★ 切斷精子的給養
附睾由十多條睾丸輸出小管在睾丸的後上部彙集而成,一條細長的小管道,對精子具有至關重要的“養育之恩”,是精子名副其實的“養母”。精子在“生母”睾丸腹中(精曲小管内)生成後,在睾丸産生的睾丸液中随波逐流,來到“養母”附睾的懷抱。經過附睾的精心培育,才能完全發育成熟,在踏上求愛之路以前,主要還是待在附睾裡養精蓄銳。
如果附睾不幸感染了,發生炎症,其養育精子的能力自然降低,使精子應在附睾獲得的各種能力明顯減弱,最終導緻弱精和死精子比率增高。
★ 降低精子的活動能力
附睾被病原體感染後,有的病原體可直接對附睾管中的精子造成損害,抑制精子的活動度或使精子發生凝集,以降低其活動能力;有的病原體則吸附于精子表面,使其活動力降低甚至喪失。使其死亡率大大增加。同時,白細胞、巨噬細胞等機體衛士在消滅病原體時,也可能不分好歹,誤傷或誤殺精子。炎症反應産生的大量代謝産物,也會毒害精子,或改變精子的生存環境,使精子活動力下降、死精子增多,造成畸形精子率上升、精子數量減少等。
★ 堵截精子的行走通道
附睾炎如果是由淋球菌、結核杆菌等病原體感染引起的,不僅會發生炎症反應而損害精子,而且極易引起附睾管腔的縮小或堵塞,導緻近附睾端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輸精管梗阻。這是一種難以逆轉的附睾炎後遺症,精子被堵截在附睾管内出不去,隻能慢慢困死或任由宰殺,從而造成梗阻性少精子症或無精子症。
★ 畫地為牢困住精子
附睾炎還是導緻精子抗體的重要原因。當附睾發生炎症時,免疫細胞和體液免疫物質進入發炎的附睾管内,對病原體産生免疫反應,形成抗體,同時,免疫細胞對機體自身組織的識别能力明顯下降,直接與精子中的抗原物質發生免疫反應,形成抗精子抗體。
抗精子抗體形成後,混在精液中,緊追精子不放,或将精子團團圍住,或幹脆牢牢吸附在精子表面,使精子無處躲藏。精影響精子的前向運動。同時,抗體也可進入血液循環,對生殖器官的功能産生更大範圍的不良影響。使睾丸的生精功能發生異常,出現生精障礙性無精子症。
由此可見,附睾炎對精子的損害是嚴重的、多方面的。處于性活躍期的病人,或有不潔性生活史、多個性伴侶的病人,引起附睾發炎的主要病原體是淋球菌、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或附睾炎繼發于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另外,全身其他系統的感染性疾病,也可經血液循環傳入附睾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