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少年青春期發育包括很多特點,在不同的發育時期特點各不相同,介紹如下:
(一)青春期基本概念
1.青春期的定義:青春期是個體從童年向成年逐漸過渡的時期,是生長發育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關于青春期的年齡界限,目前尚無統一劃分,根據WHO專家委員會的建議,青春期的年齡區間為10~20歲。女性青春期發育的開始早于男性,結束也較早,故女性青春期的時間跨度一般為l0~18歲,男性為12~20歲。
2.青春期的發育特點:在青春期,人體的外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行為等都發生着巨大變化,表現出以下主要特點:①體格生長加速,以身高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現第二次生長突增;②各内髒器官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臻成熟;③内分泌功能活躍,生長發育相關激素分泌明顯增加;④生殖系統功能發育驟然加快,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後代的能力;⑤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發育,使兩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異更明顯;⑥心理發展驟然加快,産生相應的心理珩為變化,出現一些青春期特有的心理一行為問題。
根據青春期不同階段的生長發育特點,可将青春期分為早、中、晚三期。青春早期的主要表現是生長突增,出現身高的突增高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開始發育,一般約持續2年。青春中期以性器官、第二性征的迅速發育為特征,出現月經初潮(女)或首次遺精(男),持續2~3年。青春後期體格生長速度逐步減慢,直至骨骺完全融合;性器官、第二性征繼續發育,直至成人水平;社會心理發展過程加速,通常持續2~3年。
青春期是決定個體生理、心理、社會适應能力和道德觀念的關鍵時期。如何使青少年健康、順利地度過青春期,是兒童少年衛生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青春期内分泌變化
青春期内分泌功能活躍,生長發育相關激素分泌明顯增加。一些重要的内分泌腺如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島、性腺等,分泌各種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質——激素,釋放入血液或組織液,和它們各自的受體結合,對某些特定細胞的代謝過程,或其中的幾個代謝環節,或對某種酶的活性進行調節,保障各器官、組織的生長、發育及成熟過程順利進行。
青春期内分泌的調控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許多因素影響,其中神經系統對内分泌的調節起重要作用。在神經系統對内分泌調節的同時,周圍靶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作用于下丘腦和腺垂體,實行"正"或"負"反饋調節,從而使下丘腦、腺垂體、靶腺間形成幾個重要的軸系統,其中與青春期發育關系最密切的是下丘腦一垂體一陛腺軸。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和瘦素(1eptin)水平,都是影響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活動的因素。
青春期發育的開始年齡、發育速度、發育水平及成熟年齡,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出現這些差異的原因來自遺傳、環境兩方面。關于青春期的啟動機制有多種觀點,迄今未完全取得一緻。較一緻的觀點是:中樞神經系統、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系統對此起決定性作用;其功能狀态直接影響或控制青春期發育。
(三)形态、功能和運動能力發育
1.青春期的形态發育:以身高、體重為代表(包括其他身體長度、寬度、圍度指标)出現生長突增,标志着青春期的開始。生長突增、生殖系統發育和第二性征的共同發育表現,導緻男女兩性之間在身體形态方面的差異越來越明顯。男性、女性中也分别出現早、中(平均)、晚等不同的成熟類型。這些類型,對青少年最終能實現的成年身高和體型特征有重要影響。
2.青春期的功能發育:青春發育開始後,伴随各内髒器官、系統的發育,心、肺、造血系統的生理功能也發生相應變化。形态發育和功能發育相互促進,使身體的發育漸趨成熟。
3.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發展:身體素質指人們在勞動、生活和體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器官系統的基本活動能力,主要指标有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性等。運動能力指人體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青春期素質發育有明顯的階段性。了解這些規律,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勞動教育,有助于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避免因運動或勞動負荷量不當而造成意外事故及傷害。
(四)性發育
性發育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包括内外生殖器官的形态變化、生殖功能的發育和成熟、第二性征的發育等。
1.男性性發育
(1)性器官形态發育:男性生殖器官分内、外兩部分。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輸精管道和附屬腺,外生殖器包括陰囊和陰莖。男孩的青春期性發育存在很大個體差異,但各指征的出現順序大緻相似:睾丸最先發育,一年後陰莖開始發育,與此同時出現身高突增。睾丸開始增大的平均年齡為11.5歲(9.5~13.5歲間),實際上隻比女性的乳房開始發育年齡晚6個月~1歲,18~20歲時可達l5~25ml.陰莖開始增大的年齡約比睾丸的增大晚半年至1年。平均于12.5歲左右開始生長突增,2~3年内即從青春期前的不到5cm增至青春期末的12~13cm左右。按Tanner五階段分期标準,可對男性外生殖器(睾丸、陰囊、陰莖)的發育狀況進行綜合評價。第Ⅰ階段(幼稚型),從出生延續到青春期開始,生殖器大小稍有增加,但外觀幾無變化;第Ⅱ階段:陰囊開始增大,皮膚略變紅,質地有些微改變;第Ⅲ階段:陰莖長度增加,直徑增加,陰囊進一步增大;第Ⅳ階段:陰莖的長度和直徑增大都更加明顯,陰莖頭形成,陰囊繼續增大,皮膚顔色變深;第V階段(成人型):生殖器的大小、形狀變為成人型。
(2)性功能發育:随着睾丸的生長,青春期的生殖功能也開始發育。遺精是男性青春期生殖功能開始發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青春中、後期健康男性都會出現的正常生理現象。首次遺精一般發生于12~18歲間,約比女性初潮年齡晚2年左右。首次遺精多數發生在夏季,初期精液主要是前列腺液,有活力的成熟精子不多;到l8歲左右時,伴随睾丸、附睾等進一步發育,精液成分逐步與成人接近。首次遺精發生後,身高生長速度逐步減慢,而睾丸、附睾和陰莖等迅速發育并接近成人水平。
(3)第二性征發育:主要表現除陰毛、腋毛、胡須、毛發改變等外,還有變聲和喉結出現。陰毛一般ll~12歲左右出現。l~2年後出現腋毛,再隔一年左右胡須開始萌出,額部發際後移,臉型輪廓從童年型向成年型演變。随着雄激素水平的上升,喉結增大,聲帶變厚變長,一般13歲後出現變聲現象。絕大多數男孩18歲前完成所有的第二性征發育。應注意:約半數以上的男孩會有乳房"一過性"發育,通常開始于一側,乳暈下出現小硬塊,有輕度隆起和觸痛感,一般半年左右消退。遲遲不消退者應作進一步檢查。123下一頁尾頁
2.女性性發育
(1)性器官形态發育:女孩生殖器官分内、外兩部分。内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外生殖器包括陰阜、大小陰唇、陰蒂、前庭和會陰。進入青春期後,在FSH、LH、性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内、外生殖器迅速發育。卵巢從8~l0歲起發育加速,以後呈直線上升,重量從6~10歲時的1.9g發育到18~20歲時的8.3g左右。但在初潮來臨時,卵巢仍未完全發育成熟,重量僅為成人的30%左右。伴随卵巢的發育,功能日臻完善,開始排卵後,表面從光滑而變得凹凸不平。子宮的重量與長度在青春期有明顯增加,尤其是宮體長度,其增長比子宮頸更明顯。與此同時,女性外生殖器也出現明顯變化:陰阜因脂肪堆積而隆起,小陰唇變大,色素沉着;大陰唇變厚;出現大量陰道分泌物,性狀由堿性變為酸性。
(2)性功能發育:女性性功能發育最重要的指标是月經初潮,被稱為女性性發育過程中的"裡程碑".從初潮開始至更年期,子宮内膜受性激素影響,發生周期性的壞死脫落,伴出血,即為月經。初潮多發生在夏天,個體的發生年齡波動在11~18歲間,多數在12~14歲間來潮。歐美發達國家的女孩初潮平均年齡較早,而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落後地區初潮年齡較遲,可見初潮年齡的早晚與經濟水平及營養狀況有關。近年來,伴随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女孩的初潮平均年齡和歐美、日本等國曾出現的現象一樣,有逐步提前趨勢。1985年我國漢族女孩的月經初潮平均年齡為13.46歲,2000年提前到l2.73歲,l5年間提前了0.83歲。
已來潮女孩的形态、功能水平、第二性征發育都明顯超過同齡未來潮女孩。絕大多數女孩的初潮出現在身高突增高峰後一年左右;來潮後身高生長開始減速,平均增幅5~7cm.但就個體而言,初潮後體格生長的幅度,因來潮年齡早晚而異。據上海市l985年追蹤資料,來潮早的各年齡組當時平均身高較低,初潮後增幅較大(約8cm),來潮晚的各年齡組平均身材高,初潮後的增幅較少(僅2.0cm);不淪成熟早晚,女孩初潮時的身高水平,都相當于成年身高的95.8%左右。
(3)第二性征發育:主要指乳房、陰毛和腋毛的發育。乳房發育作為女性進入青春期的第一個信号,平均開始于ll歲(8~13歲)。從乳房發育Ⅱ度到V度曆時約4年左右。乳房開始發育後6個月到1年出現陰毛,腋毛的出現一般在陰毛出現半年至1年後。身高的生長突增幾乎與乳房發育同時或稍前開始,而出現身高突增高峰的時間一般在乳房發育後1年左右。
(五)生長發育的特殊表現
1.矮身材:矮身材系指兒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齡相應标準的第3百分位數以下。導緻矮身材的原因衆多,其中大多數為家族性矮身材和體質性生長發育延遲,屬生長發育的正常變異。隻有少部分明确由内分泌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進行矮身材的鑒别診斷時,除應考慮其即時身高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其身高的年增長速度。
家族性矮身材,指那些身材雖矮小但生長速度屬正常範圍、有矮身材家族史的兒童。這類兒童沒有器質性疾病,身體各部分比例勻稱;其生長曲線始終與正常兒童平行,骨齡與時間年齡一緻;直至成年,身高仍處在較低的百分位水平。體質性生長遲緩,也是一種正常變異。身材矮小、青春期突增和性成熟出現時間都晚,但最終身高能達到正常。此類兒童長骨的幹骺愈合較晚,骨齡落後于時間年齡2~3年,生長期相對長,所以身高可望在青春後期趕上同齡者,成年身高位于正常标準的P10~P50範圍。
許多内分泌系統疾病會引發生長發育障礙,造成矮身材。其中較常見者有垂體性侏儒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又稱呆小症)。遺傳性疾病(如21-三體綜合征、各種單基因與多基因遺傳病等),骨骼系統疾病(如軟骨發育不全、成骨不全症),代謝性疾病(如糖原累積病、粘多糖病等)。營養不良和全身性疾病,也都可導緻生長發育障礙、身材矮小。
由于導緻矮身材的原因錯綜複雜,應通過定期生長監測手段,及早進行篩檢;一旦發現,應根據家族史、臨床表現等加以鑒别,盡快确診,并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療,使其獲得較滿意的成年身高。可根據骨齡(BA)、時間年齡(CA)和身高年齡(HA),粗略區分矮身材類型:①體質性生長遲緩,HA=BA
2.高身材:高身材系指個體的身高高于其性别一年齡相應标準的第97百分位數以上。引起高身材的原因多數是正常的,如家族性高身材、體質性生長發育加速。前者多由遺傳因素所緻,父母身材較高,出生後(尤其2歲後)身高的增長持續處在P97以上,體态勻稱,時間年齡與骨齡大體相符。後者多為早熟類型兒童,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主要表現為青春發育開始早,身高突增幅度大,骨齡大于時間年齡,但骨骺愈合也稍早,故成年期身高不一定很高。引起高身材的病理原因主要有巨人症,因垂體腺瘤,分泌生長素過多而引起。通常兒童期發病,青春期前、青春早期的生長加速現象尤為明顯,最終導緻身材異常增高。
3.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種以性成熟提前出現為特征的性發育異常。一般指男孩9歲前出現睾丸增大,女孩8歲前出現乳房發育或10歲前來月經初潮者。性早熟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将性早熟分為真性、假性兩類;另一種将性早熟分為真性、假性、部分性等三類。
(1)真性性早熟,各性發育指征的發育順序和表現同正常性發育,隻是發育年齡提前;
(2)假性性早熟,患兒僅有性器官的形态、第二性征的發育提前表現,但沒有性功能的成熟,多起因于性腺或腎上腺皮質腫瘤等,導緻性激素分泌過多,不伴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提前發動。環境污染物中的激素代謝産物、外源性性激素藥物、含性激素制劑的不當應用,也是引發假性性早熟的重要原因;
(3)部分性性早熟,患兒僅有某一方面的單獨提前發育現象,不伴随其他異常表現。
4.性發育延遲:性發育延遲的診斷标準,以男童l4歲未出現睾丸增大,女童13歲未出現乳房發育為依據。發病原因包括下丘腦、垂體、性腺疾病,染色體異常,全身性或消耗性疾病,體質性或家族性因素,以及營養、心理、運動訓練等因素。性發育延遲的女孩多于男孩,主要表現為生長速度緩慢,骨齡顯著小于時間年齡,有全身性的生長遲滞表現。此類兒童有些屬體質性青春期延遲,對患兒進行全面檢查時無器質性病變發現,多有遺傳傾向(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員中有類似晚熟的個體)。此類兒童屬正常範疇,性發育可自發出現,隻是時間較其他兒童晚;除提供心理咨詢和指導外,不需特殊處理。可短期應用小劑量的性激素,以促進性器官、第二性征發育。另一些患者屬病理性,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尾頁
5.性分化異常:性分化異常指在胚胎的性分化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導緻性腺、性器官分化發育障礙,使個體的内外性器官、第二性征在各年齡段出現不同程度的畸形發育,包括性腺分化異常(如真兩性畸形)、女性假兩性畸形、男性假兩性畸形,以及其他性分化異常。對兩性畸形最重要的是早期診斷,盡早通過手術等方式進行性别選擇,以便使患兒更好地适應社會生活,在青春期獲得性定向明确的、較好的性發育。否則伴随年齡增長,将不可避免地出現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問題。
首頁上一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