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叫《小康》的雜志發布了中國人的婚姻幸福指數調查。其中八零後的夫妻對婚姻的性滿意度最高,約有六成被調查者對自己的性生活非常滿意。但同時,八零後離婚率也最高。
比如閃結閃離者遠遠高于六零後,七零後。接受調查的八零後夫妻普遍認為,性滿意度對婚姻維系的重要性甚至要排在孩子前面。這一定讓六零後七零後驚呼:怎麼會這樣?婚姻中,不是過日子最重要嗎?
巧的是,多年前在俄羅斯有一個婚姻調查發現:那些當年因為愛情和激情而結婚的夫妻,其婚姻壽命普遍低于那些因為經濟需求、家族之約等結婚的夫妻。這個調查曾經引起了軒然大波,它讓人們思考:婚姻裡的激情更重要?還是理性更重要?
有的人認為激情更重要,所以伊麗莎白、泰勒一生結了八次婚。這個好萊塢的結婚狂顯然秉承了美利堅合衆國的浪漫精神,一直在婚姻中追逐激情等。在她看來,如果沒有激情了,那麼這樣的婚姻可休矣。
歐美式的婚姻裡必須有浪漫和激情觀,其實是從文藝複興開始的。此前,歐美基督教精神下的保守婚姻觀,一向認為夫妻相結合,激情和性絕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什麼呢?大體是這樣一些東西,比如組成家庭、生兒育女以及社會責任等。
正因為有難度,所以如果過于看重性激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那麼閃婚閃離便是八零後的必然了。當性不和諧時便分手,其實恰恰是最不值得稱道的作為。它有可能掩蓋了婚姻中其他更重要的部分:比如性格和諧、志趣相投,以及長久的親情等。
那麼,面對性激情漸漸消失,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這一課:幫助夫妻們如何重燃愛火。如果有太多的未雨綢缪和對于性激情的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我相信大多數的男人和女人在自己的婚姻出現性危機時,不是忙着換人讓危機加重,而是一定會求助于良方。畢竟,象某些發達國家的人那樣一輩子忙着結婚又忙着離婚不斷折騰的勁頭,不适合中國人。
有的人認為激情更重要,所以伊麗莎白、泰勒一生結了八次婚。這個好萊塢的結婚狂顯然秉承了美利堅合衆國的浪漫精神,一直在婚姻中追逐激情等。在她看來,如果沒有激情了,那麼這樣的婚姻可休矣。
歐美式的婚姻裡必須有浪漫和激情觀,其實是從文藝複興開始的。此前,歐美基督教精神下的保守婚姻觀,一向認為夫妻相結合,激情和性絕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什麼呢?大體是這樣一些東西,比如組成家庭、生兒育女以及社會責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