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随着互聯網遊戲發展,生活水平和硬件水平不斷提升,各種國内外遊戲湧現,各種“網絡黑化”充斥在各個小圈層内,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下“賽博朋克”和“柴油朋克”
本文為科普貼,所有内容來自網絡,如有不對之處,請各位指正!
什麼是賽博朋克賽博朋克(英文:Cyberpunk)是“控制論、神經機械學”與“朋克”的結合詞,中文又稱作“賽伯朋克”。
初期主要倡導者包括威廉·吉布森、尼爾·斯蒂芬森、布魯斯·斯特林、布魯斯·伯特克、帕特·卡蒂甘、魯迪·拉克、約翰·雪莉和菲利普·狄克。其中菲利普·狄克所著作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最受注目,小說亦被改編成1982年電影《銀翼殺手》,可以被看作是賽博朋克風格和主題的典型例子。
賽博朋克很大部分是源自1960至19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運動。當時的菲利普·狄克、羅傑·澤拉茲尼、J·G·巴拉德、菲利普·荷塞·法默和哈蘭·艾裡森等作者回避了早期科幻小說的烏托邦傾向,嘗試描繪用藥文化、科技以及性革命所帶來的沖擊。1984年威廉·吉布森發表的代表性處女作《神經漫遊者》,吸取了朋克文化和早期的黑客文化,确認了賽博朋克的作為一門科幻類别的地位。其他同樣具有影響力的作者包含了布魯斯·斯特林和魯迪·魯克。日本的賽博朋克作品始于1982年大友克洋的系列漫畫《阿基拉》,其後1988年改編成的動畫電影《阿基拉》并使得這門科幻類别普及開來。
賽博朋克類作品背景大都建立于“低端生活與高等科技結合”的基礎上,通常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再以一定程度崩壞的社會結構做對比;擁有五花八門的視覺沖擊效果,比如街頭的霓虹燈、街排标志性廣告以及高樓建築等,通常搭配色彩是以黑、紫、綠、藍、紅為主。故事框架是以社會秩序受到政府或财團或秘密組織的高度控制,而主角利用其中的漏洞做出了某種突破。
賽博朋克的情節通常圍繞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設在不遠的将來的一個反烏托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賽博朋克的外太空。它實際上标志着針對以往科幻小說不注重信息技術的具體設定的缺點的改善和進步。
- 黑客
- 賽博空間(Cyberspace)
- 虛拟現實
- 人工智能
- 控制論與電腦生化
- 都市擴張與貧民窟
- 大型企業
- 基因工程
- 毒品和生化
- 恐怖主義(特别是計算機恐怖)
- 霓虹燈
- 立體城市(非山城類落差大的城市)
- 紅藍色調
- 反差(例如先進與落後并存)
- 科技頂尖
- 生物學發達(在賽博朋克裡大部分人都裝有義肢,屬于改造人,亦稱半機器人)
=================================================================
什麼是柴油朋克- 柴油朋克(dieselpunk),是一種架空科幻題材,一種次文化.
- 柴油朋克這個詞來源自1980年代賽博朋克的衍生.
- 在約 1910-1950 的科技背景中衍生發展的架空世界.
- 經曆了工業革命,享受了科技帶來的便利,民衆生活水平提高,這個時間氛圍樂觀積極.
- 随後,股市崩盤,經濟崩潰,美國發生大蕭條(1929-1933).
- 世界範圍内大量失業,改變了社會狀況,間接導緻納粹上台.
-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二戰結束期間,科技大量投入戰場而非改善民生的制造業,機器成為武器。連年的戰争讓普通民衆生活在危險和貧困中,社會規則遭到遺棄,世界充斥着瘋狂和死亡.
- 在此基礎上,進行柴油朋克世界的架空和衍生,作家和藝術家在這個基礎上構建出柴油朋克的世界.
- 戰争,硝煙,大量涉及戰争和武器,背景多是資源消耗殆盡/混亂的世界.
- 狂熱宗教.
- 功能大于形式,力量多于裝飾.
- 強調控制.
- 髒亂無序.
- 悲觀,混亂,冰冷,肮髒,灰暗,鐵鏽和血腥,痛苦和折磨.
- 科技的發展, 對自然的破壞, 戰争對民衆的創傷.
- 角色
- 極端獨裁組織,依靠軍事力量, 信仰,能源等維持.
- 神秘宗教組織.
- 反抗極端組織的邊緣人物.
- 矛盾點
- 戰争/暴力與反戰的沖突
- 自由意志與極端獨裁的沖突
- 脆弱肉體與堅硬機械的沖突
- 理性與迷信的沖突
- 柴油内燃機
- 一二戰時期的軍裝
- 各種管道
- 鉚釘的金屬
- 粗糙鋼鐵造物(機甲武器機器人等)
- 浮空艇
- 倒塌的建築
- 歐美通俗雜志封面
- 黑色電影
- 裝飾藝術
- 招貼畫
- 廣告畫
- 寫實粗犷
- 《未來水世界》(1995)
- 《移魂都市》(1998)
- 《天空上尉和明日世界》(2004)
- 《艾利之書》(2010)
- 《鋼鐵蒼穹》 (2012)
- 《瘋狂麥克斯4 :狂暴之路》(2015)
- 《鋼鐵收割 1920 》
- 《德軍總部》系列
=============================================================以上内容和素材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