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hat:什麼決定你的命運
創業成功無非是解答題高手做對了選擇題
(一)做正确的選擇—有正确的價值觀。
很多高手在做解答題的時候很厲害,效率很高,但是并不一定成功,因為做選擇題的能力不行
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
選擇在行動之前,選擇正确那麼是正确的做事,選擇錯誤隻會越做越錯,結果在選擇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奠定了
什麼決定了選擇,是我們的價值觀。
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我們的價值觀決定,然後決定我們去做什麼樣的事情。
(二)創業者和投資人要擁有什麼
如果創業、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是解答題高手和選擇題高手,那麼很牛逼了
最差的恐怕是這樣,創業者是選擇題高手,投資人是解答題高手
為什麼解答題高手做不對選擇題?
因為他們沒有養成正确有效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什麼東西?所謂價值觀:知道什麼好,什麼更好,什麼最好?
知道什麼是好的,就會知道什麼是差的,知道什麼更好,也會知道什麼最差
知道什麼是最好的,也會知道什麼是最差的
如果把我們的大腦類比為操作系統,那麼操作系統有兩個東西核心:
- 概念
- 價值觀
衡量一個人是否聰明,
1.看他的操作系統裡有多少必要、正确、清晰的概念(概念)
2.看那些操作系統裡那些必要、正确、清晰的概念,有多少必要、正确、清晰的關聯(價值觀)
所有人都是可以通過訓練與自我訓練變得更聰明,按照以上的l兩個标準,聰明顯然是習得的,而不是天生的
Be-better-type(進取型人格)
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之所以猶豫、糾結,無非是因為,突然之間你不确定哪個選項更好,哪個選項更糟
若是知道哪個選項更好,直接選那個就是了,不是嗎?
于是選擇并不難,甚至可能并不存在,所謂選擇,隻是價值觀确立的結果
“選擇”自然發生的同時,“行動“就會觸發,而”改變“自然而然,所以更深入的結論:
- 價值觀決定命運
(三)解答題高手答不好的原因?——沒選擇好。
于是,我們讨論”方法論“的時候,本質上我們研究的是”如何甄别好壞優劣”落實到這個層面就是解答題了。
但是很多時候解答題到這樣的時候會喪失解答能力 。
答案很簡單也很詭異:
絕大多數人被自己所局限,無法從自己的世界裡跳出來,去觀察整個世界,或者說起碼跳出來之後,去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
去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哪怕依然尚未接近真實),于是不可能選對,隻能選錯。
1.以偏概全
人們常常把自己的感受當作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觀察當作全世界的觀察,把自己的看法當作全世界的看法。
一切從自己出發,全然不知道别人可以跟自己不同,别人所處的世界一樣可以跟自己不同,甚至方方面面有很大的差别
舉例1:
- 我發現一個需要被滿足的需求而違背滿足的
- 我自己就有很強烈的這個需求
- 我問了我身邊的人,他們都說也有這個需求
- 市場上沒有滿足這個需求的産品
- 如果我做出來,那麼就是第一個做出來的,于是一定很有優勢,很有前景....
這是個很常見的思路,也是難以說服的想法——因為每句話都是對的,連起來更像是對的,可是,真的對嗎?
我有一個強烈的需求和整個世界有強烈的需求差别很大。
kindle電子書的檢索功能說明了整個差别
這個是極為小衆的人的需求
“我問了身邊的人”樣本數量足夠嗎,樣本數量低于30基本上沒有意義,現在信息這麼發達可能要300或者3000個,還要減去那些不說真話的腦殘粉
更關鍵的是市場上沒有滿足足夠需求的産品,并不是還沒有人想到要做的結果,更可能是“已經有人想到并做過可是最終那産品死掉了”的結果,市場上已經驗證了,可能你未必知道,再次以身試法,隻會赴湯蹈火
舉例2:
知乎的問題模闆,基本都是“自己的看法”
去琢磨這些人的局限來自于哪裡,如何被以為自己的世界就是整個世界的“這種以偏概全”的思維模式所局限,
你自己就有了足夠的“反省機制”——你自己不願意成為那樣的人,你既然不願意,那就想辦法,不是嗎?
辦法這東西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想出來的,看到那些”可怕“的人所生處的環境,你就會想逃出去,你就會害怕
于是你有了“拼命想”的動力——誰說恐懼總是壞事兒
2016年,希拉裡選舉敗在不了解中低層美國白人選民的想法,也從來沒有真正放下身段去體察明情,
于是把很多自以為的”看法“當成是”事實“,進而做出很多實際上是低級錯誤的決策,這種失敗是精英階層自以為是的失敗
2.如何正确理解“以篇概全”
去正确的理解反饋的因果,而不單單考慮給你反饋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感情因為參雜進去,認為是誰說的,就一定是有道理的
或者隻要是讨厭的人,就絕對不去聽他的意見
這樣去面對反饋,顯然不是客觀和公正的
另一方面要敢于去否定自己,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每個想法都是正确的,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敢于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并且願意去挑戰自己,這樣才能有機會去克服“以偏概全”
最重要的還是要不斷打磨元認知,能夠作為自己思維的主人主動的去思考,是我們戰勝一切思維局限的方法
二、how:如何 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不斷打磨價值觀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準确的說,我們可以依靠不斷打磨價值觀,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選擇——自己不斷的選擇打磨價值觀,用元認知跳出事情來打磨。
沒有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沒有選的時候實際上你更喜歡一種穩妥的生活方式,
就像我們之前提及的那樣,拒絕特立獨行也是一種選擇。
随波逐流未必是錯的,但是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你要認清自己在做選擇的狀況。
很多人誤以為,自己隻要什麼都不做,不主動選擇,就不會出錯。
但是實際上,當你把維持現狀當作一項選項去考慮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最優選擇。
所以腦子裡的概念一定要清晰。
由于元認知能力的匮乏,我們很容易把自己限定起來。
對方給了我們一道題目,并且給了四個選項,我們就會默默把它當作選擇題去做。
但是實際上你的元認知能力足夠強大的話,其實是由機會把它當作一道解答題去解的。
當碰到一個問題的時候,能夠不急于埋頭苦幹,而是先主動跳出來看待它,這才是我們鍛煉元認知能力的根本目的。
不論是别人給出的條件所限制,還是被自己的“以偏概全”所限制,都是我們要盡力擺脫的束縛。
現在的學校可能比較缺少價值觀打磨,畢業了學到了很多的技能,但是面對人生的選擇,很少人知道何去何從。
結果常常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犯一些緻命的選擇錯誤。
在混混噩噩的生活中,可能很多人懶得繼續去學習和進步了,并且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為時已晚,但是實際上。
每天都是面臨着不同的選擇的,選擇就是會影響到生活的。
所有什麼時候打磨價值觀都不晚,所以不論到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因為你永遠有機會活得更好。
舉例:很多人在高考的時候會無奈選擇父母覺得好的專業,而不能堅持自己喜歡的專業 。
在關鍵問題上,很多人不能百分之百的有立場,一個符合别人的價值觀,未必一定是符合你的。
不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什麼事情,就借着這件事情去考量下自己,哪些對自己最重要,才有機會在人生重要關頭做出最合理的判斷。
平時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糾結,不是因為我們分不清好壞,而是因為每個選擇都有自己的優勢。
平時多問問什麼是最重要的,當面臨選擇的時候就不會這麼無助了。
所以平時在選擇的時候,我們不是在好和差之間選擇,是在好和更好之間選擇。
這就需要你平時鍛煉出甄别“更好”甚至“最好”的能力。
如何選擇一輩子的事。
我們也看到好多大師一輩子隻是為了把一件事做到極緻,就為此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時間,
但是我們說過,一個人的選擇取決于價值觀,如果你能盡早确立自己一生要秉承的價值觀,那麼你能選擇終生職業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以前經常聽到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也是一種選擇的結果,
遇見事情在那裡唉聲歎氣,還是去做改變,都是選擇的結果。
我們談論性格的時候總覺得天然的因素比較多,但實際上你之所以有現在的性格,都是在長年累月的選擇過後,
慢慢疊加出來的,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隻是表層的一種體現。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其實也是沒有想清楚,性格其實也不是根本因素。
不論是“命運”,還是“性格”其實都是價值觀決定的。
找到了根本原因,我們才能機會對症下藥,每天在那裡埋怨自己的性格不好,進而抱怨自己的命運,實際上于是無補。
我們的命運都是我們自己選擇出來的。
選擇的基礎又是價值觀,價值觀又是由一個個概念和方法論構成的。
所以我們要學好最基礎的概念,一點點幫助大家改變自己的生活,甚至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何止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這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必須經曆的過程。
在選擇的時候 有的這方面好,有的那方面好,無法兼顧,以至于無法選擇,胡亂選擇。
如果一個東西全好,一個東西全壞,這是不需要選擇的,因為心智正常的人都知道怎麼選擇。
常常讓我們糾結的是,如何在具備好壞的兩種選擇中進行抉擇。
這時候我們平時打磨的價值觀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
什麼是更好的!什麼是最好的?
平時多問自己這兩個問題的人,當他們面臨選擇的時候,會更加從容。
因為他們早已知道,哪些好處他們是可以容忍的,哪些壞處是不可以容忍的。
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提前準備的,隻要你用心樹立自己的價值觀,當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就不會亂。
”直覺“
“直覺”是一個唬人的概念,很多人覺得依靠直覺可以取得成功。
但實際上,真正有用的直覺來自于長期積累的經驗,更準确的說那是你長期積累的”腦回路“
它會讓你在特殊情況下,根據以往幾千次的選擇結果,“自動”得出相應的正确結論
但是你沒有經過這樣的練習,你的“直覺”毫無意義
即便有時候你可能做對了,那也隻是運氣,而不是所謂的直覺
(二)價值觀涉及道德
有些人總是選擇利己,就算損人也無所謂,關鍵在損人的同時,他也覺得這是正常的。
價值觀決定了它的選擇,而它的選擇又決定了世界給它的結果。
歸根結底,他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是由他的價值觀決定的,一個人選擇利己的價值觀,是不是足夠好,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有一點是确定的,他無法享受到”利他“帶來的好處。
也許在那個利他的世界裡,他能夠收獲比現在更多的成就和快樂,但在他的腦子裡,可能不存在“不損人利己”的事情。
所以我們也就無法理解其他人的世界,還記得我們說過世界是有生命的,
而你要看懂這一點,就需要跳出現在的觀念,試着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待世界。
(三)有勇氣直面自己的缺點——不斷修正自己的價值觀。
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觀出問題,卻沒有動力改變的原因在于,
沒有體會到改變的好處,比起“失去”,更可怕的是“沒有得到”。
因為沒有得到過,所以不知道這個東西有多好,進而也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再去追求,
所以關鍵的問題在于,逼迫自己邁出第一步,等到嘗到甜頭之後,自然就有足夠的動力去追求相應的目标了。
我們把選錯的結果歸咎于“命運”、“運氣”其實是一種不敢正視失敗,沒能力去分析錯誤的表現。
有時候拖延和無視顯然要比直面痛苦要輕松的多。拖延隻會讓問題蔓延,到你不得不直面的時候,可能問題已經無法解決了。
所以不論價值觀還是其他問題,能夠有勇氣去直面自己不足夠好,是你解決它的首要任務。
我們腦子裡有太多不清晰的概念,這種不清晰的概念,又會産生各種似是而非的鍊接。
這樣日積月累下來結果就是,每當你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都沒有一個足夠清晰的判斷标準,自然沒有辦法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每當我們面對選擇的時候,能在最短時間判斷出哪個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
而“什麼最重要”和“什麼更重要”這樣的問題,就是在打磨判斷标準,也就是自己的價值觀 。
價值觀到底由哪些東西構成?
用什麼是“最重要的”去打磨,等你掌握了一定概念之後,自然而然會弄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系。
價值觀的好壞很難用單一的标準去評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
而于此相應的世界 以及随之帶來的後果,都是對這些價值觀最好的反饋。
我們打磨價值觀不是為證明别人是錯的,而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更好。
從這個意義上,别人的價值觀跟我們的是否相同,其實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三、how good:自己怎麼去打磨價值觀。
(一)認知上來說
目前自己的課程是很多了,我相信學習課程,就是在打磨自己的價值觀,
自己的認知水平還是有限,需要不斷的提升,我需要不斷的打磨自己的學習技能。
這是2020年-2021年12月的目标。
(二)面對錯誤,複盤反思。
這個點自己已經做的已經有180天了,每次隔斷時間還會叠代自己的反思模版。
這點也是在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價值觀。
(三)什麼是自己覺得最重要的?
自己覺得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溝通能力。
學習能力已經在不斷的叠代了,笑來意思,什麼是自己最重要的去打磨,就會成為自己的價值觀。
(四)價值觀由概念和方法論構成。
我現在的印象筆記就是結合了我的所學和所用,那麼我的價值觀會越來越系統,這點已經在實操了。
(五)命運的結果
命運是不斷的一件件事情選擇的結果,那麼選擇由價值觀構成,由概念和方法論構成。
那麼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我的方法和概念是否清楚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概念和方法都不正确就會方向錯誤。
用項目思維來統籌一件事情真的很有必要。實操項目已經在做了。
(六)用元認知分析他人的時候,分析他人的行為和價值觀。
這點是我學習這篇文章新的思考, 如果我和他人在溝通就是在選擇醒,選擇話題,選擇行為背後的思考,選擇對方的 行為是否和我一緻,至少要目前一緻,不一緻的我要複盤,到底是誰的價值觀的問題。
他人寫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