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秋風吹過,掀起了金色的麥浪,
我看見楊梅熟了,開滿了整個山崗;
我看見曾經的我們,還站在田野裡歌唱,
我看見井岡山已開滿了杜鵑花;
沿着贛江水,就一直往南走;
這是吉安,哦......
《這是吉安》民謠歌手:劉強
這是吉安!這裡群山綿延,層巒疊嶂,杜鵑花遍野... ...在這片熱土上生長的人兒和在這片沃土上發生的故事,仿佛都有一種神秘而溫和的魔力,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
吉安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這裡孕育出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說起吉安,想必很多朋友并不陌生。
曆史悠久的吉安
吉安,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就在兩三年前的2019年12月,吉安市吉水縣烏江鎮發現了一處史前環壕遺址——原始社會的先民在這裡聚居,将吉安原本就非常厚重的曆史,向前推移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
吉安這片土地,早在夏商周時期并沒有明确的名稱,大概還處于“有主無名”的尴尬地位。
當時的吉安,一會兒被周王朝分封成諸侯的領地了,一會又被吳國吞并了,一會兒又被越國占領了,一會兒又被楚國納入版圖... ...
春秋時期,吉安屬于吳國的地盤,到了戰國時期,就變成了楚國的囊中之物。所以吉安又保留着一個“吳頭楚尾”的說法。
吉安真正擁有第一個名字還是在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推行郡縣制,把這片土地命名為“廬陵縣”。
“吉安”這兩個字,說起來也是很有講究的。
元初的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當時這裡下轄四州五縣,于是從吉水、安福兩個州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稱之為“吉安”,并設置了吉安府,寓意“吉泰民安”。這就是吉安這個名字最早的來源。
在秦朝之後至今的兩千多年曆史中,不管吉安曆經多少次更名,政區設置如何曆經變化,但“廬陵”這個名字始終與“吉安”如影随形,沿用至今。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廬陵”石刻
文脈悠遠的吉安
吉安,是出了名的“有文化”。吉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赢得了“江南望郡”之美譽,在漫長的曆史積澱下,吉安孕育了厚重的“廬陵文化”。
很多人在中學學習曆史文化和唐詩宋詞的時候,想必一定對“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印象很深刻,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廬陵人。
歐陽修談起自己的家鄉,那是可是相當地引以為豪,他還經常在自己文章裡面署名“廬陵歐陽修”。
如著名文章《醉翁亭記》的最後一句,“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吉安市永豐歐陽修紀念館
另一位“唐宋八大家”蘇轼,當年颠沛途中,也經過了吉安。他看到吉安的物華天寶和人傑地靈,頗有一種重回蘇州的感覺。
當時有人稱一座姑蘇城相當于半個江南,蘇州在曆史長河中多數朝代都是最繁華的城市,而吉安在北宋的時候恰恰就被稱作“小蘇州”。
蘇東坡于是忍不住為她留下了一阙殘詩——“巍巍城郭闊,廬陵半蘇州”。這種似曾相識之感,也暫時一掃了蘇轼心頭的惆怅。
民族英雄文天祥,就出生在吉安。
國難當頭之際,文天祥舉兵抗元,氣勢豪放,留下了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響,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這讓人不僅感歎,文天祥的家鄉吉安,到底積澱了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讓他從内心深處發出這一句“吟哦”!?
吉安文天祥紀念館
除此之外,《永樂大典》主纂解缙、宋代大詩人楊萬裡等一批曆史文化名人先後孕育或誕生在這裡。
明代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也曾在廬陵做過縣令,所以理學(心學)備受廬陵學子們的推崇,在當時還曾經流傳着“江南理學在吉安”的說法。
一個地方,同時孕育出了這麼多曆史文化名人,絕對是不簡單的,大概也隻能用“風水寶地”這個玄學的詞語來形容這種場面了,而吉安市還遠不止這些。
從唐宋至明清,吉安一共考中科舉進士近3000名,其中考中狀元的就有21人,曾經出現了“一門九進士,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裡九布政,百步兩尚書”的場景。
吉安地區考取科舉進士的數量之多,是中國科舉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為此,在吉安出生的當代作家、學者餘秋雨,還曾經呼籲在吉安建造一座“中華科舉博物館”。
所以吉安的“有文化”這個說法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革命不朽的吉安
我記得,在2020年第一次去吉安的時候,我們一行人居住在一所幹部培訓學院裡面。剛到住處,一位負責同志就告訴我們,所有房間的WIFI密碼——“19271027”。
當時還有人脫口而出,“為什麼要設置這麼難記的密碼,666666或者是888888,豈不是更吉利,也更好記一些?”
朱德老總稱井岡山為“天下第一山”
“井岡山”“19271027”,正當我開始努力思考其中的聯系時,帶隊老師一番嚴肅的解答,讓我們恍然大悟。
“19271027,這不僅是一串密碼或數字,而且是一段厚重的曆史。”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争,從此才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而毛主席帶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來到江西吉安,到達井岡山上的茨坪,這一天就是1927年10月27日!”
導師的學生們在導師和賀子珍畫像前擺放了香煙
1927年,毛主席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受挫之後,他從實際出發,改變了原定的進攻和奪取湖南長沙的計劃,及時帶領工農革命軍向國民黨統治薄弱的農村進軍。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位于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有“千裡羅霄之腹”的說法,這裡扼住了湖南和江西兩省咽喉通道,是湘、贛兩省之間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考慮到井岡山重要的戰略地位,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從湖南浏陽文家市向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轉移。
五百裡井岡山,也正因為毛主席所做的這個曆史性的抉擇,點燃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星星之火,成為了中國革命的搖籃。
“黃洋界上炮聲隆”和“種花家的兔子”
井岡山鬥争時期,兩年四個月的時間,紅軍一共犧牲了4.8萬多名烈士,平均每天都有60多位紅軍戰士倒在血泊中。
其中還有3萬多名烈士,至今他們的姓名仍然無人知曉,但是他們的事迹,将世世代代活在億萬人的心頭!
井岡山革命是不朽的。我們的紅軍,在戰鬥中,在國民黨的重重封鎖圍剿中,茁壯成長起來了。
我們的黨找到了一條正确的道路,我們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闖出了一條馬克思、恩格斯、列甯等導師都未曾設想過的新路。
對于吉安,稱她是“沒有圍牆的紅色博物館”,再合适不過了。因為這裡的每一寸土壤,每一處舊址,背後都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
對于這段曆史,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羅霄山脈還是很美的。初春時節,山間細雨蒙蒙,驅車行至半山腰,幸運的話,可以看到綿延不絕的雲海,慢慢地從山腳浮現,急促地向上攀升,漸漸地靠近你我,而後瞬間将我們埋沒進去。深山密林,雲霧缭繞,山林雲海,曼妙無比。
那時候的吉安山高林密,地勢險要,這在動蕩與革命的年代算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但是等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别是改革開放後需要加強和外部聯系的時候,以往的優勢反倒成為限制吉安發展的劣勢了。
經導師親自批準修建成的井岡山大橋
80年代的吉安人民廣場
吉安汽車站
吉安市工人文化宮
乍一看,工農兵電影院、工人文化宮、人民廣場... ...這些倒也符合吉安革命老區的紅色形象,吉安人民是很勤勞能吃苦的,在這種落後的環境下,還是取得了部分成績。但是從長遠看可就還差點意思了。
吉安市人口雖然少,但其中的勞動力還隻能擁擠在有限的農村地區。雖然在曆史上曾經以“三千進士冠華夏”聞名,但在改革開放時代潮流面前,過去和當下也隻能漸行漸遠。
在2013年的時候,吉安本來是下轄2區1市10縣,然後其中5個市縣,即井岡山市、吉安縣、萬安縣、永新縣、遂川縣被确定為國家貧困縣,有34.7萬人,10.15萬貧困戶家庭被建檔立卡,貧困發生率(貧困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重)高達8.9%!
發展經濟肯定是要跟外部聯系的,但是山區自然災害多發、封閉的地理環境和長期交通建設的滞後,尤其是吉安的鐵路建設幾乎落後了贛北半個多世紀,阻礙了吉安市發展經濟的外向聯系,與沿海發達地區聯系十分微弱。
所以種種因素使得吉安經濟基礎十分滞後,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與全國的差距不斷拉大。
新時代的吉安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為我們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贛南原中央蘇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着特殊的地位,我們總不可能一邊讓東部沿海地區高速發展着,而忽視掉老區的人民。
對于老區,我們絕不會忘記他們。在2012年,國務院出台《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幹意見》。在領袖的謀劃和推動下,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對老區開發建設和脫貧攻堅進行部署,幾份文件都把贛南蘇區脫貧攻堅工作擺在了突出重要位置。
從2012年至今,轉眼間,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戰略實施已滿十年,十年過去了,吉安可以說是實現了經濟騰飛,還形成了老區振興的樣闆。總而言之,吉安市已經今非昔比了!
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格局,成為交通樞紐
吉安修建了機場,之前叫井岡山機場,前兩年改名成了吉安機場,已經開通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等各大城市的航班。
在2020年的時候,吉安市的公路通車裡程達30544公裡,位居全江西省第二位。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762.6公裡,位居全省第二。
吉安市的鐵路營運裡程達到726.4公裡。吉安火車站,是京九鐵路上的二等車站,吉安西站剛剛開通不久,是昌吉贛客運專線的站點,昌吉贛高鐵順利通車,讓吉安進入了“高鐵新時代”。
吉安是連接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的重要節點,贛江還可提供水運,贛江Ⅲ級航道裡程達244公裡,年吞吐能力1605萬噸。
江西省“十四五”規劃還提出要把吉安建成4個區域性交通樞紐之一,通過高鐵、高速等布局,打造成綜合客運樞紐,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以往交通不便的時代已經不複存在了。
盤活紅色資源,文旅商貿拉動經濟增長
吉安市還大力實施“全景吉安、全域旅遊”戰略,推動旅遊産業轉型升級,打響了“紅色搖籃、山水吉安”的旅遊品牌。
全吉安市共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52家,建成了蜀口洲生态島、吉州窯、羊獅慕、恩江古城等覆蓋全域的15個旅遊集聚區,初步構建了以15個旅遊集聚區、20個旅遊特色小鎮、50個旅遊特色村為核心的全域旅遊格局。
結語
吉安的變化,不是這一篇文章能夠描述全面的,想要了解她還是需要自己來轉一轉,逛一逛,瞧一瞧... ...
一江兩岸-吉州青原
夜色下的燭火,是徹夜的等候。
我想在日落時分,爬上你最高的山崗,
喝一杯贛江水,流進我心房;
夢裡有多少次我,看見你多情的眼光,
還有武功山上不落的晚霞;
香醇的糯米酒,是入夢的追求.....
這是吉安,哦......
END
© 來源 / 江西新聞客戶端
編輯/楊潔 複審/劉家珉 終審/肖承斌
分享
收藏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