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由康洪雷導演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拍攝。
劇照
4月8日,煙火師郭岩給康導演示改裝後的煙餅,就在這時,爆炸突然發生了!
郭岩當場死亡,兩名助理重傷,而康導距離煙火師不足三米,幾乎是親眼看見炸飛的彈片穿進了戰友的胸膛。
送别戰友郭岩
雖然自己毫發無損,但是心裡卻已痛到不能呼吸。
可是整個劇組還有百十号人在等着自己,戲還得接着拍下去。于是,康導隻能收拾好心情回到現場。
可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12天後,劇組卻迎來了更大的打擊。
那天的一場戲中,臨時搭建的廊橋突然倒塌,造成了48名群演受傷,所幸這一次,無人死亡。
事故現場
但是接連發生的這兩件事,令整個劇組都人心惶惶,隻好停工。
這時,各種報道鋪天蓋地的襲來,有質疑劇組偷工減料,也有質疑煙火師偷用軍用TNT火藥。
甚至有媒體開始跟風報道:這部戲的劇組是“厄運纏身”。
這是在警告他們:這部戲,不能拍!
網友評論
而這時,整部戲隻拍攝了不到三分之一,除了面臨的巨額賠償,還要面對不安的人心和四起的流言。
可即便是面對這樣的困境,康導和一衆演員還是頂着壓力堅持把戲拍完了。
然而,當戲開播後,這部本就曆經坎坷的戲,再次經曆了命運的戲弄。
這究竟是因為何故呢?
看懂一部戲,你需要了解更多的幕後真相
大家好,我是幕Sir
今天,幕Sir将和大家一起走進神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幕後的故事
2006年,一部名為《士兵突擊》的電視劇火遍了全國,劇中的“許三多”和“鋼七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幾位主演也因此名氣達到了巅峰。
士兵突擊
幸福來得突然,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張譯甚至在書裡這樣寫道:
這部戲改寫了我的一生。
由此可見,當時這部戲掀起的熱度是空前的。趁熱打鐵,導演康洪雷準備再拍一部戲,而且,還用《士兵突擊》的原班人馬,因為之前在雲南同甘共苦的幾個月,已經有了無法割舍的感情。
士兵突擊劇組合影
2007年,康洪雷與編劇蘭曉龍一路南下想要尋找靈感。
終于在某一天,他們來到了雲南的怒江邊,看到了山上一塊很小且破舊不堪的墓碑。而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這麼一塊不起眼的墓碑,下面埋葬的竟是8000多戰士的英魂。
這震撼了康洪雷和蘭曉龍。
他們慢慢了解到關于這塊墓碑背後那些早已被人遺忘,但在他們看來卻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往事。
在一次次的深入了解後,當内心的情緒瀕臨崩潰,兩人終于忍不住嚎啕。
于是,一部戲的靈感在兩人心底萌芽。
後來,康洪雷形容:
這是一部在快50歲的時候,做了之後,讓我覺得心安的片子。
2007年2月,蘭曉龍将劇本給了康洪雷,康導看完當場拍闆:就拍這部遠征軍題材!
不朽的英魂
可是,劇本确定了,由誰出演男一号,卻成了難題。因為在他看來,經過了《士兵突擊》的磨合,那一衆演員,在他心裡,都是男一号。
于是,他找來段奕宏給了他兩個選擇:一個是男一号;另一個是37種性格雜糅在一起的“妖孽”。
段奕宏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就這樣,他成了整部戲裡第一個确定的演員。
段奕宏飾演團長:龍文章
後來,有影迷說:這是一個非段奕宏不可的角色,也是一個他再也沒能超越的角色。
與之相比,飾演男一号的張譯就沒那麼開心了。在初看劇本時,他并不喜歡孟煩了這個角色
然而,越看到後面越喜歡,到最後,竟然成了整部戲裡他最喜歡的人物。
也因此,他将孟凡了那複雜的性格特征刻畫得如此淋漓盡緻。
張譯飾演孟凡了
遺憾的是,王寶強因為拍攝《我的兄弟叫順溜》錯過了這部劇的拍攝。
曆經坎坷 前期的工作都準備好了,2008年2月,《我的團長我的團》在雲南騰沖正式開機。
然而,2008年的中國很不太平,南方雪災、汶川地震,還有暴雨山洪和金融危機,讓整個國家都彌漫着一股散不去的陰霾。
汶川地震
而開拍沒多久的《團長》劇組,也發生了開頭提到的那兩件震動了圈内外的大事故,拍攝不得不暫停。
張國強偷偷跑到角落裡抹眼淚,邊哭邊罵。
段奕宏也拍着桌子質問劇組,我們拿生命來演戲,但你們卻絲毫沒有給我們安全感。
康導含着淚懊惱地說,我到現在都不能原諒我自己。
康洪雷和段奕宏
一連8天,康導都無法合眼,隻要一閉上眼睛,眼前就出現一根鋼絲,走到頭就會掉下去。
見此情形,段奕宏去寺廟請了十幾本《金剛經》祈福誦經。
張國強和王大治開車到很遠的山上為大家祈禱。
李晨和劉天佐去了國殇陵園,用白酒為戰友祭奠。
畢竟是在《士兵突擊》同甘共苦過的兄弟,“不抛棄不放棄”這個六個字,早已在他們心間默念了千萬遍。
一個月後,受不了這樣的氛圍,張國強找到了康導,問他:這部戲咱還拍嗎?
張國強
康導拍了拍他的肩膀:必須拍下去!郭岩已經走了,不能讓他走得沒有價值。
衆人眼神堅定,康導站起身來,對着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後來,在每一集片頭的開頭,都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畫面:
上面寫着:我們永遠懷念為本劇獻出生命和鮮血的戰友們
以此來紀念為本劇付出鮮血和生命的工作人員
好在,之後的拍攝沒有再出現意外,整部劇終于在坎坷和辛酸中拍攝完成。
但是由于前有《士兵突擊》的影響,還有拍攝過程中的命途多舛,使得這部戲還未上映就成了各大衛視争奪收視率的“香饽饽”。
等到開播時,各大衛視更是上演了一場“搶戲”混戰,江蘇衛視甚至為了甩開其他衛視的競争,将這部劇提前到零點播放,創造了電視劇“零點首播”的新曆史。
雲南衛視也不甘示弱,每天24小時滾動播出,一天播出的集數甚至高達16集。
可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部戲以如此高的頻率播出後竟然撲街了!
觀衆紛紛吐槽看不懂,拗口的台詞加上灰撲撲的畫面,加上電視台為了收視率的混亂剪輯,一時間,惡評如潮。
台詞拗口
就這樣,在經過首播的搶戲大戰後,《我的團長我的團》瞬間從熱度的頂點跌落至崖底,後來再也沒有在主流電視台重播過。
幸運的是,這部戲并沒有因此被遺忘,多年後,這部戲在各大視頻平台火爆了。
很多影迷開始紛紛送上高度的評價,有人說它是中國最優秀的戰争劇,沒有之一。
也有人說它是中國版《兄弟連》,打10分都不為過。
美國電影兄弟連
而幕Sir以為,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經曆了時間的洗禮還能曆久彌新。
而這部戲,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隻有兩個字:真實。
服化道力求真實 比如這部劇的服裝,就可以說是一個教科書般的存在。
按照劇情,《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主角們是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潰兵,他們風餐露宿,翻山越嶺,為了體現出他們風塵仆仆、又髒又頹的感覺,對此,康洪雷要求他們的服裝都要做舊。
舊到什麼程度呢?
首先要在滾砂機裡面滾,再拿着細砂紙一點點打磨,然後泥土、藥水、顔料齊齊上陣。到《團長》完成時,光是打磨機就報廢了6台,全是做舊時用壞的。
服裝做舊
就連道具也嚴格按照當時的時代背景,實在找不到一樣的,就去找來圖紙一比一定制,總之要求就倆字:真實!
演員形象深入人心 服裝道具都如此要求,演員形象更不用說了。
在團長裡扮演 “蛇屁股”的範雷有一口潔白的烤瓷牙,這本是他引以為傲的地方,可是康導見後,卻說:這戰火連天的,誰刷牙啊?
範雷
于是,一聲令下,範雷的牙就被化妝師塗上了層層牙蠟,可謂是貨真價實地“武裝到牙齒”。
就這樣,戲拍了5個月,範雷就吃了5個月的牙蠟。
還有張譯,拍攝後期甚至有些瘋魔了。在劇中,孟煩了一直是瘸的狀态,随着劇情的深入,張譯也飾演得越來越收放自如。一到片場,腿就自然瘸了,導演一喊“停”,就又恢複了正常人。
甚至在這部戲拍完到了其他劇組,他還是會條件反射,隻要導演一喊“開始”,張譯就下意識進入瘸的狀态。
而這個特點,也成了張譯後來的一個标簽,以至于到後來熱映的《金剛川》和《懸崖之上》還被觀衆拿來調侃:張譯真是名副其實的“一級瘸腿表演藝術家”!
《金剛川》張譯劇照
2008年8月3日,《團長》殺青了。
當康導宣布“《我的團長我的團》拍攝正式封鏡”時,所有人都長舒了一口氣,熬了172天,苦日子終于熬到頭了。
然而,離别在即,大家卻忍不住得難受和失落。
那一天,大家都喝了很多酒,李晨更是沒跟任何人道别就離開了,因為他擔心分别的時候自己會控制不住情緒。
李晨
後來,這部劇成了所有主創人員心中的一個結,很多人至今未能走出角色。
到了每年開播的紀念日,演員們總會發一條微博,一年又一年,已經成了一種儀式。
2019年3月6日,《團長》開播十周年
劇中的演員們都在某平台發布了自己滿滿的祝福和回憶
但是這個長長的名單裡沒有張譯。
但有人發現,張譯的知乎說明裡,居住地寫着“禅達”,那是《團長》故事開始的地方。
張譯說:
“入行十八年,到過許多城
這裡是唯一一座,在我心裡
現實與戲劇,曆史與虛幻摻混不清的城
我愛它敬它畏它
無論走去哪裡”
此後很多年,很多主創都回過騰沖,去祭掃國殇陵園。
張國強也再次帶了48瓶啤酒,踏上了那片讓他留下了無數血淚的土地。
張國強祭掃國殇陵園
當年因為接連而至的意外,康洪雷不得不放棄最後四集的拍攝,這也成了所有人心中的遺憾
2018年8月,張國強出現在一場朗讀會上,為大家朗讀了一段“迷龍之死”。
張國強坦言:這部沒能拍完的戲,是他的一個心結,是自己平時不敢輕易觸碰的傷。
他想要用這種方式,給自己一個交代。
讀完之後,張國強哽咽着說:“迷龍終于回家了,但願他的家還在”
這是一部真實到讓人絕望,但又充滿希望的戲。
看劇時,我們常常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
山之上,國有殇。
那是一段殘酷的曆史,但卻從未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人遺忘。
在鮮血染紅的大地上,我們總會繼續聽到前輩們呐喊的餘音。每一句,每一字,都浸潤着無聲的呐喊,像一首悲怆的詩。
之前很多粉絲給幕Sir留言寫這部戲,一直想寫,但是每每打開電腦,又不知道第一個鍵應該敲向哪裡。不是怕寫不好,而是擔心自己文采淺薄,虧了心中的敬畏,亵渎了心中的尊敬。
大浪淘沙,曆史應當銘記,謹以此文獻給國殇陵園裡的軍魂,他們永遠不應該被遺忘
關注幕Sir,我們下期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