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法師在《讓孩子成才的秘密》自序中說:“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成績和學校,而是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執行能力(四大能力),内在的格局、胸懷、眼光、智慧和境界(五大修煉),以及大願、大勇、大力和大愛(四大品質)。我因此發現了教育核心與根本,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具體理論與方法。可以說,運用佛法的慈悲和智慧,所有的教育問題和生命問題都不是問題。”
其實,這四大外在能力、五大内在修煉、四大為人處世的品質,不僅僅是孩子,是成人也更需要去感悟與成就的。最好的教育,也許就是,在成就孩子的同時,也成就和改變自己。
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做個完美的孩子,愛學習,愛思考。我們自己卻隻耽于享樂,毫無上進的追求。我們要求孩子做個完美的孩子,首先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做到一個完美的家長了呢。
一、四大能力1.學習能力。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俗話又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學前教育、三歲入幼兒園、六歲入小學、……、成人入職場、職場晉升,等等,我們無時無刻不面臨着學習與成長。學習能力,我覺得更是一種,複盤能力,從自身或他人的事例,總結經驗和教訓,讓事情向着好的方向自己期盼的方向去發展。
對于孩子來說,學習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所要做的,是讓他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讓他知道學習是能有所收獲的,從而去主動學習,去主動收獲知識。更進一步的,培養出來一種,不畏懼任何困難的勇氣,他知道,任何事情,我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去了解,去攻克的。
2.思考能力。
這是一種舉一反三,換位思考,靈活變通的能力。我覺得,這種能力就是為了解決很多時候我們諸如此類的懊惱,“我為什麼沒有想到呢?”“早知道我就應該不要那樣做了。”“早知道我早就應該那樣去做了。”
3.表達能力。
忘了是哪位名人說過,世界上80%以上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也是一門學問。有的孩子善表達,有的孩子不善表達。但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想表達的心。他們也強烈渴求父母相信他的任何一句話,理解他的每一個感受。但孩子的表達又是破碎零亂的,需要家長去合理猜測,去正确引導。隻有這樣,孩子的表達能力才會越來越強。
4.執行能力。
這一點我覺得也是與家長非常相關的。家長如果是一個光說不練假把式,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具有超強的執行力呢。
二、五大修煉1.格局。2.胸懷。3.眼光。4.智慧。5.境界。
這五個詞其實很寬泛。但我覺得,他們都很有意義。如果孩子真正弄懂了這5個詞,将會受益終身。
格局其實是,寬容但有底線,随和而有原則。
胸懷其實是,胸襟廣闊,放眼未來。
眼光其實是,對未來的遠見,決定了你能走多快走多遠。
智慧其實是,一種深刻的洞察,不懼一切的勇氣。
境界其實是,愛心和責任。
1.大願。
人不能沒有夢想。夢想能夠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賦予我們逐夢的力量。寂靜法師在書中用了整整一章來說明夢想,夢想,應該是偉大、美好和無私的,它不是一定要用來實現,但一定能給我們帶來方向、力量和希望。
夢想是孩子心中一顆小小的種子,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呵護它,萌芽,成長,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2.大勇。
其實我一直覺得,孩子是世界上最勇敢最無畏的。成人的虛僞膽怯,他們還沒有碰觸過。童真的心,最真誠,最寶貴,也最勇敢。
3.大力。
在電影《蜘蛛俠》中,有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這也是兒子很喜歡看的一個電影。這與佛家的大慈大悲大行大願,同樣給我們以啟發,多承擔,多付出。
4.大愛。
願意去分享,去感恩,去祝福,去愛。
說了這麼多,這四大外在能力、五大内在修煉、四大為人處世的品質,是簡單又不簡單,複雜也不複雜,是相互關聯,相互成就的。 希望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能做到對自己滿意,内心祥和,生命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