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2022年什麼時候立春
2022年什麼時候立春
更新时间:2025-09-04 20:23:46

   2022年什麼時候立春 

 2022年立春節氣時間是公曆2022年2月4日4點42分,農曆壬寅年一月四号。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着溫暖、生長。

  立春标志着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複蘇的迹象。時至立春,在我國的北回歸線(黃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帶,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春”對于很多地區來講隻是入春天的前奏,萬物尚未複蘇,還處于萬物閉藏的冬天。

  立春的氣象變化 

 立春時節,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從立春節氣起,時序就進入春季了,在自然界以及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風和日暖,意味着萬物複蘇。立春,在自然界,最顯著的特點是萬物開始有複蘇的迹象。

  立春時,中國的冬春分界線(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達10攝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一線。那一線以南地區,立春時有春的氣息了,但中國93%的陸地面積上都還是冬,到黑龍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時入春。所謂立春,還隻是一番“立意”。立春期間,氣溫開始趨于上升,日照、降雨開始趨于增多。但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出現了春天的前奏。

  打春吃什麼 

 1、春盤

  春盤是立春飲食風俗之一,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裡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2、田艾籺

  田艾籺是春季常見的時令食品。在開春時節,萬物複蘇,草長莺飛,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長的全盛時期,田艾約10厘米高,葉子是粉綠色的,花朵白中間綠,全身長滿絨毛。據《食物本草》裡介紹,田艾具有祛濕,暖胃,清腸等功效。

  3、春餅

  春餅是面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宋《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号春盤。”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葡萄柚蘇打水的做法是怎樣
葡萄柚蘇打水的做法是怎樣
葡萄柚蘇打水的做法是怎樣?食材:葡萄柚、蘇打水、糖水、冰塊适量,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葡萄柚蘇打水的做法是怎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葡萄柚蘇打水的做法是怎樣食材:葡萄柚、蘇打水、糖水、冰塊适量。将葡萄柚去皮、洗淨、榨汁;将葡萄柚汁...
2025-09-04
胡蘿蔔和菠菜怎麼做
胡蘿蔔和菠菜怎麼做
胡蘿蔔和菠菜怎麼做?胡蘿蔔500克、菠菜200克、食鹽4克、蔥姜5克、調和油10克、十三香4克胡蘿蔔三個大約有500克,洗幹淨後備用;将胡蘿蔔切成條狀;加入200克菠菜洗幹淨後備用,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胡蘿蔔和菠菜怎麼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
2025-09-04
夢見生男孩有什麼含義
夢見生男孩有什麼含義
夢見生男孩有什麼含義?準備考試的人夢見生男孩子,意味着成績不理想,難達願望,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夢見生男孩有什麼含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夢見生男孩有什麼含義準備考試的人夢見生男孩子,意味着成績不理想,難達願望。談婚論...
2025-09-04
生菜魚生湯的做法
生菜魚生湯的做法
生菜魚生湯的做法?原料:草魚尾部肉100克,生菜100克,雞粉、鹽、高湯各适量,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生菜魚生湯的做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生菜魚生湯的做法原料:草魚尾部肉100克,生菜100克,雞粉、鹽、高湯各适量。将草魚肉頂刀切...
2025-09-04
餓了麼超時是誰賠付
餓了麼超時是誰賠付
上餓了麼、美團等平台訂外賣已成為當下不少人的日常活動。根據聚投訴平台投訴情況,網上訂餐不按約定時間送達,甚至等待許久後被平台方取消訂單,時有發生。消費者面對此類糟心事該如何維權?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對餓了麼一起案件的一審判決,給相關各方好好...
2025-09-04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