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母嬰
/
父母要警惕寶寶患上“飲食病”
父母要警惕寶寶患上“飲食病”
更新时间:2025-05-08 03:35:23

  父母要警惕寶寶患上“飲食病”

  父母要警惕寶寶患上“飲食病”

  在嬰兒輔食添加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給寶寶适宜的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味覺發育就會落後于同齡兒童。所以,從嬰兒4個月起,随着月齡的增加,要依據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的原則,逐步添加輔食。但是許多家長常常在這一階段會犯許多錯誤,導緻寶寶出現“飲食病”,如何避免這些錯誤的發生,看看專家給出的建議。

  錯誤一:品種過于單調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消化吸收不好,總給他吃那麼幾種常吃的“安全”食品,使孩子産生了厭惡情緒。菜的烹調方式也不要一成不變,應盡量混合多種食物,口味以清淡為主。哪怕隻有一個雞蛋,也可以做成雞蛋餅、雞蛋羹、雞蛋湯,千萬不要總讓寶寶吃煮雞蛋。

  錯誤二、邊吃邊玩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愛吃飯,就采取了講故事、做遊戲邊吃邊玩的方式。結果适得其反,不但進一步分散了小兒進餐注意力,還易發生嗆食等意外。不妨嘗試一下鼓勵法: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就不理他,但當他又拿起勺子好好吃時,立刻告訴他很喜歡他吃飯的樣子。

  錯誤三、讨厭某種食物顔色

  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黑色的食物,比如芝麻糊、發菜等。對一些新奇的、與平時飲食味道不一樣的食物,也可能不愛吃。父母要利用适當的方式來吸引孩子,譬如設計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獨特的餐點、混合于孩子喜歡的食物中,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來引導。

  錯誤四、父母太在意“吃飽”

  有些孩子知道父母很在意自己是否吃飽飯,因此就利用這些來控制父母,提出諸多條件,如你給我買什麼什麼,我才會吃飯。吃,一旦變成“籌碼”,問題也就無法消失,更不能徹底解決了。其實,父母對于孩子吃得太少或不吃的焦慮,主要是擔心孩子營養不良、長得比别的小孩瘦小,但事實上,每個人的高矮胖瘦各有天生,隻要孩子健康,并不差人一等。

  錯誤五、受父母飲食習慣影響

  父母盡量不要在幼兒面前批評食物,即使自己不喜歡,也應該給孩子食用。通常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周遭人物的行為舉止,一些不良的飲食和用餐禮儀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覺中學習到的。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