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各類聚餐多,觥籌交錯之間,人不知不覺就已酩酊大醉。為了能讓頭腦恢複清醒,許多人醉酒後大量飲濃茶來解酒,殊不知此法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此外,酒後喝茶還傷腎。因為乙醇在肝髒内分解代謝,濃茶的茶堿有利尿作用,會使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進入腎髒,對腎髒造成損害。
中醫養生專家孔令謙在談到酒後飲茶的問題時也談到:有的人在喝醉酒的時候,喜歡喝上一大杯濃茶來醒酒,這确實有一定的醒酒效果,但酒後喝茶危害也很大。
因為喝酒以後刺激心髒,心跳加快,大腦興奮,而濃茶有着同樣的效果,醉酒喝茶,對心髒簡直就是火上澆油。
喝酒後,酒精進入胃以後直接進入血液,然後再進入肝髒中轉化成乙醛,再轉化成乙酸,最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經由腎髒排出體外。二氧化碳和水是正常的代謝産物,所以對腎沒什麼危害,而喝濃茶醒酒則跳過了這一步。茶中的茶堿有利尿的作用,可以使人體内的乙醛直接經由腎排出體外,從而起到快速醒酒的作用。而乙醛對腎是有害的,經常酒後喝濃茶,會引起腎功能障礙。
所以醒酒最好還是喝一些醒酒湯,當然,不要過量飲酒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喝對茶養生 喝錯茶傷身生濕
茶為國飲,在全世界,凡提到中國肯定要提到的一樣東西就是茶。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養生手段。傳說神農日嘗百毒,結果毒性發作,倒在地上。這時候剛好身邊有一棵小樹,葉子散發着清香,于是他就吃了幾片葉子,結果毒性就解了。這個小樹就是茶樹。所以自古就有“茶解百毒”之說。
我有個朋友,特别喜歡喝茶,退休以後有時間了,尤其是他看了很多茶可以養生的書以後,更是飲水必有茶。可是喝了一段時間,不但沒有其他茶友身體健康神清氣爽的感覺,反而經常不舒服。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自己的體質不适合喝茶?原來,他最喜歡喝的茶是龍井和鐵觀音,而且口味很重,泡得非常濃。龍井是綠茶,鐵觀音是烏龍茶,這兩種茶都是寒性的,如果老是喝這兩種濃茶,尤其對老年人來說,會傷脾,脾傷了自然會生濕。
那麼,怎樣喝茶才健康呢?
一是要分季節:
春夏兩季,可以喝一點綠茶和烏龍茶,能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秋冬季節則适合喝一點紅茶或者普洱茶,這兩種茶是溫熱性質的,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
二是要分時間:
清晨喝一杯淡淡的綠茶,醒腦清心;
上午喝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
午後喝杯紅茶,解困提神;
晚上與朋友或家人團聚,泡上一壺烏龍或普洱,别有一番情趣,也不至于影響睡眠。
這種一日飲茶安排,大家不妨試一試。
三是要分年齡:
尤其是老年人,紅茶、普洱茶可以适當多喝一點,綠茶、烏龍茶要少喝一點,尤其是烏龍茶,因為它的茶湯本來就比較濃,注意要少喝一點。
四是要沖泡有法:
洗茶最多15秒。“現在人喝茶喜歡洗茶,但是我不贊同過度洗茶。”韓馳說,我們在實驗中發現,綠茶沖洗兩次其有效成分浸出率為70%多,紅茶為60%多。也就是說,如果過度洗茶,營養物質就會大量流失。
江和源則提醒,如果茶葉不得不洗,那麼洗茶時間不要超過15秒。綠茶和白茶,最好不要洗。“但有一種例外,對咖啡堿比較敏感的人,可以喝茶前洗一遍,因為其中的咖啡堿浸出比茶多酚快,快洗可以去掉部分咖啡堿。”
按照書本或者茶藝師推薦的比例沖泡最好,老年人可适當淡一些,尤其是新茶寒性更強,因為茶葉存放時間太短,多酚類、醇類、醛類含量較多。所以新茶雖香,但隻宜輕品,不宜暢飲。
在選擇了适合自己的茶葉後,如何讓它發揮最大功效,也是一門學問。韓馳說:“不同的茶,保存、沖泡、飲用的方法都各有講究。”
五是保存得法:
茶葉最怕潮濕異味。保存的容器以錫瓶、瓷壇、有色玻璃瓶最佳;其次宜用鐵聽、木盒、竹盒等;塑料袋、紙盒最次。容器要幹燥、潔淨、不得有異味。盛好保存的茶葉,宜放在幹燥通風處,不能放在潮濕、高溫、不潔、曝曬的地方。這些地方不能有樟腦、藥品、化妝品、香煙、洗滌用品等有強烈氣味的物品。當年的新綠茶也可密封後放入冰箱冷凍室,能保存3-6個月。
六是飲用适量:
每天12克最适合。江和源建議,對于普通人來說,一日飲茶12克左右,分3-4次沖泡是适宜的。
吃油膩食物較多、煙酒量大的人可适當增加茶葉用量。
孕婦和兒童、神經衰弱者、心動過速者,飲茶量應适當減少。
七是冷熱要适當:
韓馳則提醒,随着功夫茶的流行,人們喝茶“越來越燙了”,這是非常不對的。“人們喝茶本為保健,但喝燙茶會增加食道癌等癌症的發病率,得不償失。
飲茶最佳的溫度應該是60度左右,不要超過7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