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科臨床統計資料表明,孕婦的身材與異常分娩和胎兒的某些異常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特别是那些身材明顯肥胖、明顯瘦弱或明顯矮小的孕婦,與身材正常的孕婦相比,其非正常分娩和胎兒異常的發生率顯著增加。為此,這些孕婦應比一般孕婦更要加強孕期的自我保健。肥胖孕婦:是指超過标準體重20%的顯著肥胖孕婦。臨床統計資料表明,這類孕婦的産科合并症明顯增多,如妊娠毒血症、分娩時宮縮無力和流血過多,以及孕期合并糖尿并靜脈炎、貧血、腎炎,還有巨大胎兒和圍産期胎兒死亡率等均比一般孕婦顯著增高。因此,肥胖孕婦必須認真加強孕期自我保健。首先,最好在決定懷孕之前就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合理地減肥,如能把體重減到"顯著肥胖"的标準之下是最為理想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孕前減肥不可急于求成,減得過快會妨礙正常受孕。其次,經診斷如屬于症候性肥胖,即肥胖屬于某些疾病所引起,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某些藥物治療。對于單純性肥胖應進行飲食控制,每日熱量限制在1200-1500千卡為宜。但在妊娠28-32周,孕婦血漿蛋白最低,蛋白質攝入量一日不得少于40-60克,同時應适當限制脂肪和糖。在飲食品種上,應多吃蔬菜、水果和一些粗糧,少吃動物脂肪,食鹽限制在每日7克,主食減半,并停止吃零食,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鐵質。定期測量體重,孕初期增加不超過0.7公斤,孕中期不超過2.1公斤,孕後期不超過4.2公斤,總共以不超過7公斤左右為宜。瘦弱孕婦:是指明顯瘦弱的孕婦,這類孕婦孕期發生貧血、低鈣和營養不良的傾向明顯增加,對胎兒的危害更為嚴重,發生流産、早産、胎兒發育不良乃至畸形者均多于正常孕婦。因此,瘦弱孕婦懷孕前就應該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地檢查,如瘦弱系由疾病引起,必須認真治療,治愈後方可懷孕。如系瘦弱型體質,應加強營養和堅持鍛煉,懷孕後要比一般孕婦更重視營養的補充,除了保證食物的質量,滿足優質蛋白、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外,還要提高烹饪技術,變換食品花樣。體質過于瘦弱者,應請醫生指導,輔以一些營養藥物和适當的補品。産前檢查要按期進行,以便發現異常并及時處理。矮小孕婦:這裡指身高不足150厘米、身材明顯矮小的孕婦。據調查,這類孕婦由于骨盆比較狹小,難産的發生率比一般孕婦高。因此,矮小孕婦的保健重點是預防難産。首先,孕期營養不要過剩,以免胎兒長得相對過大,從而增加難産的可能性。其次應堅持适宜的鍛煉,以增強腹肌和其他與分娩有關肌肉的力量,以利于正常分娩。第三是加強産前檢查,認真進行骨盆和胎兒大小的測量,判斷胎兒能否順利分娩,如需剖腹或其他助産,應提前一周左右入院待産。這類孕婦多數可正常分娩,即使剖腹産,也是十分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