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女性上環後分泌物增多正常嗎?
女性上環後分泌物增多正常嗎?
更新时间:2025-11-24 06:15:46

  節育環是一種安全、簡便、有效的避孕器具。有些女性朋友避孕失敗後流産被迫上了環,緊接着就出現了分泌物增多的現象。那麼,上環後分泌物增多正常嗎?

  上環有個适應症的問題。除了有生殖器炎症、頻發月經、生殖器腫瘤、各種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宮頸口重度裂傷、子宮畸形、宮腔過小的人不适合上環外,大多數人上環後都能很快适應。有些人對節育環不太了解,因而産生了許多誤解

  上環後,子宮内膜和受機械性損傷的組織對節育環的刺激會産生反應,導緻子宮内膜滲出液增多,這是一種非炎症性的反應,所以滲出液常沒有臭味,但可刺激外陰部産生瘙癢感。一般用膚輕松軟膏等治療,可以減輕瘙癢症狀。如果白帶過多,顔色發黃或灰黃,或者白帶呈水樣,有異味,就要考慮是否有生殖器官炎症,應該先行抗炎治療,必要時考慮取出節育環。

  上環的最佳時間

  節育環是一種安全、簡便、有效的避孕器具。它不影響全身功能,也不會影響性生活。節育環有好幾種類型,如O型環、T銅環、含銅宮型環以及母體樂環等。節育環的避孕原理是幹擾受精卵生活和發育的條件,影響孕卵在子宮内膜着床,妨礙孕卵發育成胚胎,從而達到節育目的。健康的女性,沒有懷孕的情況下,在生理期之外的時間都可以進行上環,但需注意下面的事項:

  1、在經期結束幹淨之後的3到7天是安全期,子宮内膜剛形成,妊娠的就會小,此時帶環可防止帶孕上環的情況,可避免造成子宮出血流産。

  2、人工流産的時候可以同時上環,此時宮頸口較松,有利上環,這樣可避開兩次手術。

  3、在自然流産一次月經之後,又或者是足月産的三個月之後,剖腹産半年以上,這些情況才可上環。

  4、宮内的節育環滿期時沒有任何症狀,可以取出更換新環。

  上環後需注意白帶異常現象

  正常白帶是白色稀糊狀或蛋清樣,高度粘稠,無腥臭味,量少,對婦女健康無不良,稱為生理性白帶,其分泌量、質地受體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高低的影響,随月經周期而有量多量少,質稀質稠的周期性變化。如果上環後白帶才出現異常的。是需要引起重視的。确診是否是節育環還是婦科炎症引起的。如果确認是節育環引起的是需要考慮是否是這種環不适合或者其它病理性因素。是需要進行取環的。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屁股怎麼樣更大
屁股怎麼樣更大
1、踮腳尖。這個動作很簡單,隻要踮起腳尖就行,很多女生都說沒有時間,但是你要知道隻要有心的話,時間大把,像你刷牙漱口時,在你等公交車時等等,每天隻要堅持做三次踮腳尖動作,每次5分鐘,一個月會保證你的臀部會變得相當緊實。2、夾臀。挺直站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用力夾住往裡夾住自己的臀部。每次堅持5分鐘,...
2025-11-24
火麻仁怎麼做着吃
火麻仁怎麼做着吃
1、可以做火麻仁米粥。2、主料:大米100克,火麻仁5克。調料:蜂蜜少許。3、将火麻仁去除雜質、洗淨...
2025-11-24
武術基本刀法有哪些
武術基本刀法有哪些
1、武術基本的刀法有劈、砍、刺、崩、點、斬,舞花,撩腕花、剪腕花等,根據刀法的門派不同,刀法的種類各不相同,練習的時候要有具體的區分,練習刀法有一定的危險性,最好有專業的師傅進行指導。2、刀法的門派各不相同,但是刀法的特點都是刀刀沉猛。基本的動作有劈刀,就是将刀從上向下劈,手臂和到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面...
2025-11-24
深蹲能減肚子嗎
深蹲能減肚子嗎
1、如果在進行深蹲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到了對的方式方法,也是可以幫助減掉肚子上的贅肉的。2、關于深蹲,當然對于人群以及場地沒有要求,但是深蹲練習的時間也是也有一定要求的。3、一般建議深蹲練習放在飯後半小時之後進行。千萬不要在吃完飯之後立刻運動,不光是深蹲,其他運動也不行。
2025-11-24
一萬步消耗多少熱量
一萬步消耗多少熱量
1、走一萬步等于消耗掉240~300千卡的熱量,所消耗的熱量約等于總攝入熱量的1/7。2、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除去正常生活所需消耗的熱量約1500~1700千卡),每天走一萬步恰好能将多餘的熱量消耗掉。3、步行的速度可分為慢走(50~80米/分)和快走(90~110米/分)。剛開始鍛煉的人或年老體弱者...
2025-11-24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