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辛亥革命形勢圖解
辛亥革命形勢圖解
更新时间:2024-04-29 11:38:27

清華大學曆史學系 王東傑

辛亥革命形勢圖解(王東傑評革命的形成)1

《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折》,羅志田著,商務印書館2021年10月版,201頁,39.00元

餘英時先生曾指出,中國曆史的特色之一是“缺乏裡程碑式的變化”(《關于中國曆史特質的一些看法》)。二十世紀則不同。這是一個巨變時期,變動無所不在,場面恢宏而深及根柢。“革命”也因此成為描述和理解這段曆史的核心語彙——盡管在這段時間,革命的意義和标準也不斷改動,但無論如何,辛亥革命都被視為這一巨變的開端。如同羅志田先生在其新著《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折》開篇伊始指出的:“在辛亥革命前後十多年的時間裡,中國至少出現了五六種要用‘千年’來做計量單位的重大變化。”辛亥革命既是這些重大變化中的一個,也是它們的一種結果,同時更預示了此下相當長一段時期的動蕩不安。

“革命”這個詞本身就打着二十世紀曆史巨變的烙印。這兩個字的連用,在中國出現甚早,以所謂湯武革命為原型;但二十世紀所說的革命,與傳統之革命相較,貌雖同而心實異:古人說革命,意指天命更革,在今人看來不過是改朝換代;今人所言革命,則往往指向事物性質的根本變革,而且含有“迅速進步”的意味。就此而言,在二十世紀,革命的标準提高了:改朝換代曾是天翻地覆的大事,如今卻可能根本無法被列入“革命”的行列。但同時,革命一詞也日常化了——這可從其使用場合看出:“文學革命”“戲劇革命”“科技革命”“農業革命”,甚而至于“廁所革命”……形形色色,林林總總,而且絕不限于軍國大政,卻是琅琅上口,聽者亦毫不以為異。由這方面看,革命的标準似乎又在降低。

新、舊兩種“革命”概念的糾葛,在辛亥革命中得到了鮮明體現。一方面,它是朝代鼎革——早期的革命黨以“順天應人”将自己的主張合法化,甚至有意識地借助“反清複明”的記憶,正欲釋放“革命”在傳統觀念中的行動潛能,動員更多的民衆支持;而許多同盟會員,也隻是被“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鼓動,對于民權、民生兩大主義,并無多少深切認識,自然也很難說有何認同。這些都使得我們可以把它(部分地)歸入傳統革命的範疇;但另一方面,它推動了中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國體”與“政體”的全面革新,可說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現代革命。

打開《革命的形成》的扉頁,讀者看到的第一句話是:“革命之世,不必皆暴君。”這句摘自嚴複《〈莊子〉評語》的引文,為作者重審(如果不是改寫)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個契機。他要回答的是:在沒有“太多特别明顯的暴戾苛政和‘失道’作為”,“沒有過分倒行逆施的情形下”,清廷緣何迅速垮台?曆代講革命,都有一個不言自明的前提:人民揭竿而起,皆因朝廷失道:君主昏庸、官員貪腐、朝廷暴虐,有權勢者肆意妄為,庶民百姓至貧無立錐之地——這都是革命的标準導火索。羅先生則認為,辛亥革命與這些“典型”的革命不同,它是“思想領先、主動而非被動的革命”;革命者視革命為理所應當之舉,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實在“無需受到多深重的‘壓迫’”。革命并非被迫反抗的手段,其動力就是革命者對革命的向往。在此,辛亥革命和傳統革命觀念産生了一個絕大斷裂。

作者的這一判斷,顯然與過去的認知存有極大距離。它是否可以得到學界廣泛贊同,也許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事實上,羅先生本人的出語就相當謹慎,短短一兩句話,加進了好幾個表程度的限定語——“太多”“特别明顯”“過分”,并特别聲言,此一論斷得以成立的前提是“此前關于改朝換代的曆史叙述大緻是确實的”。措辭的慎重表明,作者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觀點是“革命性”的。

其實,苛政“暴戾”到何種程度才算“特别明顯”,哪種“倒行逆施”才是“過分”的,恐怕都沒有什麼能夠量化的“客觀”标準可言,因此也是個難以用“科學”方法解決的問題(但它并不因此就不重要)。學界若就此展開激辯,恐怕終不免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兩可境地。此無它,個人标準不同,尤其是感受相異之故也。但這是否意味着,作者的努力因此就要落空?

并非如此。相反,在我看來,作者将問題引向了一個更為切合曆史實境的方向。就在剛才引述的那句話後,他指出:既然辛亥革命是個“‘士變’式的”的革命,“則士人的心态,他們對朝廷、對世局、對世界的認知,就都是認識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這樣,焦點就轉移到了“認知”和“革命”的關系上。認知依賴于事實而存在,但同一事實,在不同人那裡卻可以激發出完全相異的認知,這是各人所持(未必自覺的)“标準”之異。晚清政府的統治是否暴虐,對不同人來說,感受并不一緻。後世研究者如此,身當其時的人們隻能更甚。認知、感受和(主觀)标準,因此也都是曆史事實的一部分。故此中關鍵在于,為何人們會對(未必“失道”的)晚清政府産生“失道”之感?

尤其是作者注意到,辛亥革命的成功,正當清政府積極展開“新政”和“憲政”,大力改革之時;“革政”本欲挽回“革命”,卻最終招緻“革命”的爆發,使得問題更加尖銳。而這頗為諷刺的事實也令我們想起托克維爾的名言——一個“壞政府”最危險的時刻,就是在它開始改革之際。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革命的形成》并非《舊制度與大革命》的中國翻版。曆史中确不乏相似之處,但相似也往往是刻意忽略差異性的結果。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革命,并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故事的重演。作者把将之放入近代中國“權勢結構轉變”的框架中,細緻剖白了清廷欲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應對困局,力圖将中國帶入“富強”之境,反而身陷險境的過程,展示出了辛亥革命的具體性和特殊性——正是這些具體性和特殊性才對中國人最有意義。

作者的這一論述,建立在另一個與流行意見不同的見解上:傳統中國治理遵循的是以“無為”和“不擾民”為行事倫理的“小政府”模式。與通常認定中國傳統政治的“中央集權”性質不同,作者指出,“集權”而“有為”的“大政府”正是晚清新政所欲達到的目标,卻也由此葬送了自己。這裡隐含了一個問題:如果中國傳統政治是“小政府”模式,而“新政”和“預備立憲”都可以看作中國現代化的一個環節,那麼,這種“現代化”豈非恰好是要通過對一種不怎麼“現代”的方式的仿效,改掉中國傳統中那些相對“現代”的東西?然而在當日,這種反諷卻無人料及,即使想到,也未必敢說——中西新舊文野标準既定,哪怕隻是微小質疑,也無有可以置喙之地。比如,當年杜亞泉提出“教育和商業不應由政府主導”,本是中國傳統的實況,在今天卻成為需要被論證的見解。在此意義上,那一場當年看似完全失敗的改革,似乎也并非全敗(然而對整個中國,卻也未必就是勝利)。

晚清是被列強拉入一個萬國相競的“世界”體現中的,清政府并無自主選擇的餘地,且越到後來,自主餘地越小。清廷要“送窮去虜”,迅速富強,便“不得不向一個有作為的大政府轉變”,許多原本不在其管控範圍内的事務被提上日程,由是帶來一系列難以預估的後果。“新政繁興”,看似一派活力,但從實際操作者角度看來,它提示出的實際是“需款”孔亟。這逼使清廷一改中國傳統“藏富于民”的理念,主動出面“理财”,廣征捐稅。作者指出,“客觀”而言,“當時稅收确實不算重”,臨時捐稅“與後來或與外國比較,絕對值也不一定很高”——然而,曆史的關鍵在于,“數字現實是一事,心理承受能力又是一事。對從前不怎麼出錢的人來說,新增部分數量如此大、種類如此多,已經特别‘沉重’了。……這類作為直接違背不與民争利的傳統觀念,屬于典型的苛政,更是‘失道’的表現”。

這段解說相當簡潔地抓到了曆史變遷的一個核心。中國人常說,民心向背決定天下得失。然而,“民心”似乎又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實證研究中,問題往往被轉化為具體治理方案的得失,實際上是把當事人的“認知”割裂在外(但其所用證據,又往往就隻是當事人的認識和體會)。主觀的感受和客觀的事實當然無法脫鈎,上有所舉,下有所應,民心離合就是對政府施為的回複。可是,這種施受的感應又不是孤立的、機械的。人心随其所在社會、文化語境而随時波蕩,故也是相對的——所謂“心理承受能力”,便是這波蕩過程中的一個“暫時态”,時過境遷,也許對同樣事情的承受能力就會增強。然而問題是,人不平則鳴,雖是“暫時”的心态,卻也可能引發相當即時而難以挽救的後果。讨論政權鼎革,決不能(因其并非實體而)将民心棄置一旁,但也不可将之看作一個機械的不變常數。人心,應放在一個多元因素相互影響的認知網絡中動态衡量。

在分析了晚清政府面臨的考驗、占有的資源和實際的處境(各種主客觀因素)後,作者似乎認為,滅亡是清廷無法逃脫的命運:“以‘小政府’的思維模式推行迅速富強的‘大政府’政策,基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若再給清廷十年繼續推行改革,恐怕仍會被各項日新月異的新舉措拖垮。”在一定程度上,晚清政府所承載的不隻是那幾十年中的曆史,甚至也不隻是有清兩百餘年的曆史,而是整個中國傳統的“政治方向、政治結構和政治倫理”的根本變革以及由此而來的風險。這一點,是此前的辛亥革命研究關注不足的。

導緻中國政治模式不得不變的基本原因是西方的入侵。作者特别強調“外國在華存在”的力量,但他所謂“無所不在”的“外國”,并不隻是那些一眼就可以認出的“外國”——外人、外力,其“存在”是廣義的。外國已成中國“權勢結構”的一部分,且這結構“不僅是政治的、軍事的和經濟的,也包括社會的、心理的和文化的”,在很多情況下,根本是以“中國人”面孔出現的。其“無所不在”的徹底而綿密,即使在“外國”作為被打倒對象的場景下,它也往往早就進駐了批判者的頭腦,無聲地改變了他們的心靈版圖,使他們“不自覺”地展現出與自己的主論點相沖突的思考邏輯。清政府意欲“救國”反而“失國”,不過是一個例子。

因此,若說清政府的失敗源自“失道”,關鍵恐怕還不在于怎樣理解一個“失”字,而在于怎樣理解這個“道”字:在“道”出多途的情況下,何所謂“道”?所“失”者又是誰的“道”?“道”的标準一變,以“合道”“失道”為區分的行動邊界也就自然需要重新調整,哪些是可行的,哪些不可行?同樣舉措的性質往往立時改變。尤其是,當标準的變動尚未達到“公認”程度,不同的人實際是以不同的要求和期盼相互對待,擦槍走火,乃至釀成整體性的社會大悲劇,自在意中。

羅志田先生指出:在晚清讀書人那裡,“具體之‘民’的實際心聲已被抽象的‘國民’應有的觀念所替代”。“應有”二字相當準确。其時輿論愛說“主權在民”,“國民”的地位相當重要,但在實際生活中,貌似又很難找到“合格”的“國民”(因為制造輿論者在用一幅“理想國民”的畫像來衡量實際真正存在的國民),故不得不起來“代民立言”。這其實也未必是一個太大錯誤,因為在傳統觀念中,士為四民之首,本是農、工、商的表率,但問題是,其時至少一部分商人已經希望發出自己的聲音,不願找人代言,而新興讀書人和農、工之間的思想差距也相去不可以道裡計,但他們仍然覺得自己是可以“代表”人民講話的。

我們或可由此注意到近代政治中一個重要特點:不僅官方要有為,與官方相競的一方也要有表現。羅先生以簡潔的筆觸為晚清的熱血讀書人畫出一幅速寫:他們未必“真正了解自己的國家和國民”,更不了解他們想要“摹拟”的“西方”,但隻要“膽大”,“肯說話、願意說話也能說話”,也就可以“參政”了——大部分情形下是以“議政”也就是造成“輿論”的方式來參政的。“輿論”可能是“民心”,也可能不是(至少不是全部),但它如果聲量夠大,又沒有其他競争者,也就可以造成“認知”,繼而影響實踐,決定曆史走向了。本書屢屢将目光投向“感覺”“眼光”“心态”“想象”“名詞”這樣一些不大“客觀”而不斷變動的因素,正是欲向讀者展示“人心向背”如何造就曆史。作者強調,相對于單純的“制度”變化,“人”的改變才最重要(當然不是說制度不重要),似也可由此角度理解。

然而,這的确又是時過境遷的反思。曆史由各種因緣湊泊而成,人力無法全然把控,身處局中者,即使能夠部分看破其所在境遇,也難以找到更好、更可行的方策,隻能摸索前行。是否成功,無可意必,不無運氣成分,為後見之明所難替代。

這冊十多萬字的小書,在羅先生幾可等身的著作中,并不特别顯眼。然而,字數多少從來不是衡量學問的恰當尺度。愈是小書,愈考驗一位學者功力的高下。在有限的尺幅中,作者須将學養識見直接呈露,不能迂曲萦繞,雲山霧罩。事實上,此書篇幅雖短,卻将羅先生在不同論文中詳細讨論過的議題,諸如“道出于二”“四民社會的解體”“國進民退”“異端的正統化”“物質的興起”等,高密度地統合在“革命形成”的主題下。因此,某種程度上,我願把此書看作羅老師關于整個中國近代曆史的一部通論性作品。

不過,此書是作者一個更大研究中的階段性成果,也因此留下一個懸念。現有論述主要圍繞被革命的一方——清政府展開,真正的革命者迄未上場——他們怎麼重新界定“合道”和“失道”,構成了“革命形成”故事的另一部分。因此,不妨借用舊小說的一句套話來結束這篇小文:“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責任編輯:黃曉峰

校對:張亮亮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小銀行倒閉了50萬會賠錢嗎 如果小銀行倒閉了我們的錢怎麼辦
小銀行倒閉了50萬會賠錢嗎 如果小銀行倒閉了我們的錢怎麼辦
小銀行倒閉的概率是很低的,國家會管控,但如果真的存在倒閉最高也可以進行賠付50萬的,所以不用太擔心資産的問題,如果實在不放心,不要看重利率,把錢存在大銀行裡才是最保險的。小銀行倒閉了50萬會賠錢嗎小銀行倒閉了50萬會賠50萬,一般來說,小銀行倒閉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真的倒閉,儲戶的錢也是會賠償的,...
2024-04-29
快樂并充實的一天句子
快樂并充實的一天句子
1、把每一天當成一個新的開始,牢記心中的理想,微笑面對生活,不斷充實自己,就算累,也會無所謂。2、有...
2024-04-29
葡萄什麼季節最便宜
葡萄什麼季節最便宜
1、一年之中葡萄最便宜的時候是在8月中旬以後,大量葡萄成熟上市,巨峰,藤稔,維多利亞這些中熟品種都熟...
2024-04-29
起泡膠不起泡怎麼辦怎麼讓它變大
起泡膠不起泡怎麼辦怎麼讓它變大
1、起泡膠不起泡有可能是制作過程中幫助起泡的材料加的少了,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再往起泡膠中加入一些可以幫...
2024-04-29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在哪個省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在哪個省
三峽大壩位于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境内。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工程大壩壩址選定在宜昌市三鬥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上遊約40千米處。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3335米,壩頂高程18...
2024-04-29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