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你不知道的十個高效學習方法
你不知道的十個高效學習方法
更新时间:2025-05-17 19:41:15

本文字數4329,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好好學習(升級版)》。

本書作者成甲,暢銷書作者,曾主理“得到”App《成甲說書》節目,好評如潮。成甲潛心研究認知思維,曾與查理芒格深度交流。他還是文旅行業創業者,知名知識管理研究者,現組織學習社群“萬物皆可盤我心”,緻力于共建多元思維共學場。

我們一度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學過那麼多知識,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舊平平無奇?作者認為,人人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而你與他人之間的區别在于這股力量能否為己所用。其實知識的獲取并不是關鍵,後續的管理和實踐才是讓知識效益最大化的關鍵。

所以,作者在本書中一直強調,我們要學會學習“知識的知識”。什麼是“知識的知識”?就是本書提到的臨界知識。比如牛頓第二定律F=ma這樣能夠更廣泛、更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可以稱為“臨界知識”。再比如,你知道從山頂上滾下的石頭速度會越來越快,因此你懂得利用這一信息,當遇到泥石流的時候就會往山體兩側跑,而不是試圖順着山谷與石頭比賽。石頭會越滾越快,這對你便是一個有用的知識。

也就是說,臨界知識就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所以,這本書的核心,就是讓我們可以掌握這種臨界知識,從而改變我們的行為,讓我們變得更好。

這本書第一次出版是在2017年,我有幸拜讀過這本書,這次受中信出版社的邀請,閱讀這本書,我感到非常榮幸,所以在這裡感謝中信出版社,感謝羅妞。

這本書一共分為4章,我從兩個方面為大家介紹一下,第一,什麼是臨界知識?哪些知識值得我們學以及如何掌握臨界知識;第二部分,如何發現和應用臨界知識?

你不知道的十個高效學習方法(4個超級簡單的學習方法)1

01、什麼是臨界知識

作者在書中提到,随着中國過去30年的社會發展,知識數量的構建和知識獲取速度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我們追求的是知識深度的構建。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我們互聯網還沒有興起之前,追求的是知識數量的構建,在市場上大學生是非常吃香的人才,但到了知識獲取速度的時代,互聯網打破了知識獲取範圍的邊界,之前我們隻有少數的圈子可以傳播專業知識,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從網上搜索,或者買一些視頻課程,這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獲取知識的速度。

所以,現在我們追求的不是知識的數量和速度,而是知識的深度,我們會思考這些知識能夠帶給我什麼樣的價值。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認知。

知識的管理核心是什麼?是通過管理知識提升我們的認知深度,進而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當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能夠跳出問題的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況;在尋求答案的時候,能夠根據理由可信度判斷是否接受這個結論,我們就具備了認知深度。

而想要提升認知深度就需要我們掌握臨界知識。所以,臨界知識必須具備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掌握了臨界知識我們就可以開啟學習的“少即是多”“四兩撥千斤”模式,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掌握這種能力呢?首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很努力,但是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這是為什麼?

1、技術效率的圈套

很多人說,我很努力了,每天工作到很晚,還要抽時間學習,很辛苦。但是學習效果就是不好,這是怎麼回事?作者說,這是因為我們掉進了一個誤區:我們一直把時間花在想辦法提升“技術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認知效率”。

什麼是“技術效率”?就是每天工作又忙又累,我也努力學習了,但是學習效率就是提升不上去,為什麼?因為你看起來很努力,但是沒有任何價值。而“認知效率”是我努力了,學習了很多知識,而且還能把這些知識運用到不同的領域,那麼這樣的行動,就是好的“認知效率”。

比如,李叫獸之前有一個文章非常火,叫《為什麼你會寫自嗨型文案?》,文章定義了兩種類型的文案:X型指的是把本來平實無華的表達寫得更加有修辭性,用詞對仗,詞彙高級。比如把“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表達成”樂享生活,暢意人生“。而Y型文案并不華麗,隻是簡單地描述用戶心中的情境。比如,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鳕魚正跳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裡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着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

我們看出什麼?有些人寫文案是為了感動自己,而優秀的文章是為了感動用戶。其實這種表達手法并不是李叫獸第一個發現的。關于這個問題,有無數人讨論過。

比如,奧美創始人奧格威的經典著作《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中,就說過:”不要用最高級形容詞、一般化字眼和陳詞濫調。講事實,但要把事實講得引人入勝“。

那麼為什麼李叫獸可以運用得如此好,那是因為學習不是簡單的學完就可以了,而是要運用到行動當中去。當我們真正地了解問題的本質,了解解決方案的底層規律,能夠讓我們認清問題表象背後的實質,這就是在提升認知效率。如果我們無法提升認知效率那麼就是低水平的重複,會陷入“老鼠賽道”。看似是一直很努力,其實是在原地打轉。那麼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深度和認知效率呢?

2、跳出“低水平勤奮陷阱”

要學習臨界知識,就要從具體的知識輸入開始。讀書是最簡單、最重要的方式。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讀了那麼多書,但是就是發現和掌握不了臨界知識?在作者看來那是因為讀書方法有問題。

比如,上學老師教我們的方法是把書從頭讀到尾,然後遇到有啟發的句子就畫線或摘抄。但作者認為,這種方法讓我們印象最深的是“聽過無數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在這樣原始方法的基礎上努力,就是在低水平的勤奮。那麼真正正确的讀書方法是什麼呢?首先,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系。我們大腦的記憶是靠将信息與舊經驗聯系起來的。

比如,英國萊特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實驗對象觀看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成龍、迪麗熱巴、楊幂等,并在這個時候監測他們大腦中哪些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再把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給測試者觀看。科學家發現,當實驗對象看到同一個人出現在另一張照片的時候,相同的神經細胞會受到刺激。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新照片的時候,沒有單獨開辟空間,而是調用以前的回憶,形成新的記憶。所以記住新知識更好的辦法是将其和已知的知識進行聯系。

比如,運用記憶宮殿法。它的基本原理就是構建我們熟悉的場景,把需要記憶的事情放在已經熟悉的場景中。比如記憶B6,可以把B6想象成一位大胸(像B)、有6塊腹肌的美女。

其次,放慢速度。讀書一定要花時間、耐心和思考力,将獲得的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進行網絡狀的聯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有可能内化知識,形成新行為的暗示。

那麼讀書時将新知識和哪些已有的知識進行聯系更有成效呢?那就是臨界知識。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各個領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規律。

比如,當我們看到一個新的知識點,複利效應、邊際收益等概念和模型的時候,思考一下這些知識,我們還能運用到什麼地方?當要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可能會讨論這個問題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

這裡邊有幾個小技巧,可以幫我們提升學習能力,首先是,反思,對假設進行校正;第二,以教為學,就是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給他人,比如可以寫寫文章。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大量地查閱資料;第三就是刻意練習。然後不斷叠代自己的認知,進行記錄、定期回顧或者付費購買課程,讓自己可以持續地提升學習能力。

02、如何發現和應用臨界知識

如何找到臨界知識?怎樣能夠把臨界知識真正用起來,實現知行合一?臨界知識其實是對事物更底層規律的總結。如果我們要去找就要去它可能出現的地方。

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理學等。為什麼是這些知識呢?臨界知識的思想核心,是用更可靠的學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結論來處理沒那麼可靠的領域的問題。也就是說,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去處理問題。

所以,對比如像房價高這個經濟學現象就不能用”現象原因“來解釋,而是要通過臨界知識來解釋。比如供需關系、不均衡分布以及規模效益等基礎知識。這樣顯得更可靠,也相對容易檢驗。

所以,對于我們而言,找到臨界知識,就是尋找對我們有用的、适用範圍廣的可靠知識的過程。那麼具體怎麼找呢?作者用經驗之談告訴我們3個技巧。

1、尋找臨界知識

首先,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重要的知識。假設你感興趣的是演講。你看到别人演講的時候很感人,你就需要思考對方用了什麼樣的技巧,讓我們感動,比如”坡道“技巧。如果你并不知道演講背後有什麼方法,那麼你可以多看幾本演講的書,進行比較、總結。

其次,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演示出處。比如10000小時定律,這個定律的出處是哪裡?它出自心理學家對小提琴手的研究。當你知道這個結論的原始出處,那麼你對這個結論可能的适用範圍和可能的局限性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最後,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也就是尋找問題的第一性原理。比如10000小時定律,作者給出了高強度訓練1萬小時這個結論。但是通過追溯到心理學實驗,我們發現刻意練習很重要。而刻意練習為什麼重要,我們還可以繼續追溯到更基本的原理解釋。

比如,生理學上的結論:學習知識和行為之間的密切性與對應的神經連接強弱有關,神經鍊越強,知識掌握得越牢靠,所以需要反複訓練。

其實不管是什麼知識,如果想要學好,那麼必須是你去熱愛它,而想要熱愛就必須有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怎麼找到動力?那就是找到自己的天賦,把天賦運用到極緻,然後深耕下去。

2、應用臨界知識

當我們發現臨界知識以後,那就是去運用它。知道和做到是兩個分水嶺,光知道還不夠,我們還必須付諸實踐。當這個知識能夠在生活中運用,那麼我們就做到了作者所說的知行合一。那麼怎麼去運用呢?

首先,刻意練習。刻意練習需要我們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大量的持續練習。刻意練習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在不同場景中,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第二,在不同的時間,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那麼如何在短時間内,想到不同場景來練習?在不同時間重複練習呢?作者的解決方法是:遇到問題時,先找這個場景下的專業技術解釋,然後再對專業技術解釋做進一步深入分析,聯系到臨界知識。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是作者說沒辦法,這隻能我們自己摸索,每天通過積極主動地思考,進行反思。盡可能的把當天遇到的臨界知識與我們的場景問題進行聯系和分析。

其次,構建“能力圈”。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長并懂得的知識組成的,而且這些領域裡,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本書中作者還加入了很多臨界知識,比如複利效應、概率論、黃金圈思維、進化論、系統思考、二八法則等。

建議大家可以閱讀一下這本書,因為這本書一定會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體驗。最後,我想說的是,不要盲目的去學習,因為比起盲目地學,精益的管理和實踐才能讓你的知識真正為你所用。感謝閱讀!

你不知道的十個高效學習方法(4個超級簡單的學習方法)2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王菲那英唱歌歲月(王菲那英合體獻唱奪冠主題曲)
王菲那英唱歌歲月(王菲那英合體獻唱奪冠主題曲)
  1月19日,王菲那英一起合唱奪冠片尾曲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令無數粉絲一衆崩潰,這消息簡直讓人淚奔。畢竟是兩位樂壇傳奇的驚喜合唱,令無數想去看電影的觀衆更加的期待了。      奪冠這部電影是中國女排改名後的稱呼,也是由陳可辛導演所拍攝的,裡面的主演更是有一代女星鞏俐,還有黃渤和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她們用熱血之心和當年奪冠時曆程,一點一點将其演出來,用實力...
2025-05-17
和動物做室友(我和竹雞交朋友)
和動物做室友(我和竹雞交朋友)
  我家樓外有一片銀杏林,林下有一簇簇灌木叢,林中常有一對竹雞出沒。每次看到它們在林下覓食,心中充滿欣喜。看到它們小心翼翼地,忙個不停地覓食,心中難免有幾分欠意。畢竟,林下蟲子不多,草籽很少,更無糧食,我毅然倒出一大把玉米沙沙,使勁地扔向林子,結果飛來兩隻斑鸠,它們喜出望外地美餐了一頓,飽了,飛走了。我心中有幾分不悅,好浪費表情喲。今早上七點鐘,我習慣性地到...
2025-05-17
爹地追我媽咪請排隊60集(追我媽咪請排隊)
爹地追我媽咪請排隊60集(追我媽咪請排隊)
  《追我媽咪請排隊》。   這個億萬總裁去機場接待客戶,卻突然跑來一個男孩叫自己爸爸:爸爸你是我爸爸嗎?小朋友你認錯人了,怎麼不是呢?你長得照片上一模一樣,男孩的話讓總裁十分的疑惑,自己明明沒有結婚又怎麼會有兒子呢?下次可再不能亂叫别人爸爸了。随後總裁就盼助理照看一下,便向機場走去迎接客戶。可小男孩依舊跟着他,并十分确定他就是照片上的爸。   當男孩再次見...
2025-05-17
粵語身體各部位發音(人體部位粵語讀法)
粵語身體各部位發音(人體部位粵語讀法)
  哈喽,大家好   粵語是中國的語言之一,早期的粵語歌還有粵語電影影響了很多人,近日有一位網紅用粵語來讀人身體的部位,看看她讀的對不對呢?!      粵語讀法   美女首先開始用粵語來讀小腿,小腿的粵語讀法是“腳瓜”,小編認為可能是小腿的肌肉比較像瓜吧,接下來是“咯吱窩”的讀法      咯吱窩   咯吱窩的粵語讀法是“骼肋底”,咯吱窩靠近肋骨旁邊,粵語...
2025-05-17
人力資源價值鍊分析的四個步驟(如何理解今天人力資源的價值)
人力資源價值鍊分析的四個步驟(如何理解今天人力資源的價值)
     數字化時代,組織在變化,人也在變化,所以人力資源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而這種調整來源于人力資源必須與企業戰略必須高度契合。   春暖花開   好文1606字 | 3分鐘閱讀   戰略設計的最終核心   一定要落到人   數字化生存背景之下,人力資源管理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是什麼?如何釋放人力資源的價值,恰恰是企業管理者的新課題。   我們都知道,在探讨...
2025-05-17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