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是一種積累
語文是一種積累
更新时间:2025-07-28 08:42:46

高中語文必修三,荀子《勸學》(節選)有這麼兩句:“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千裡”,“不積跬步,無以千裡”。

“至”與“緻”,都是“到達”意,為什麼是兩個不同的字?有沒有區别?能不能混用?

這裡如果不弄清楚,對句意理解确實沒什麼妨礙,但不應該含含糊糊混過去。有人愛說“差不多”,“都一樣”,玉山不喜歡這個調調,這不是個學習的态度。

這兩個字,雖都是“到達”的意思,使用上是有區别的,荀子用得很準确。

“至”為什麼表“到達”?要了解一個字,就要考其源流。甲骨文裡,“至”寫作

語文是一種積累(語文碎片之)1

,底下一橫,當為地面,上面是羽箭的象形,箭不管射得多高,終歸會落下來,“到達”地面。所以,這個字,表“到達”。

《說文解字》裡,把上面的符号解釋為鳥,“鳥飛從高下至地也”。玉山以為,不是鳥,是箭。畫物象形,“箭”的形象特點非常突出。而且,鳥飛而落到地面,并不常見,大多時候是落在樹上。前聖造字,豈有取用不常見之象的道理。

之所以許慎說是鳥,那是他沒有見過甲骨文,他是從篆字上去探究,“至”小篆寫作

語文是一種積累(語文碎片之)2

,上面确實像鳥。如果他見過甲骨文,斷不會這樣誤解。

“緻”的左半邊,還是“至”,所以也表“到達”。右邊是個反文。甲骨文裡沒有“緻”,但是有反文,如“牧”“放”。 且看甲骨文“牧”

語文是一種積累(語文碎片之)3

,反文就是一個人手裡拿着棍子或鞭子,幹什麼呢?放牛。就是“牧”。所以,反文的意義就是有外力作用,而使之如何。

“至”與“緻”,都是“到達”,區别就在這個反文帶來的意義上。沒有外力作用,是自己到達,就是“”。有外力作用,是别的什麼因素使之到達,就是“”。 《說文解字》裡解釋:“

語文是一種積累(語文碎片之)4

,送詣也。”就是送到。非常準确。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不是自己走到的,而是車馬作用,使之到達,所以是“千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自己一步一步走到,沒有外力作用,所以是“千裡”。

這兩個字的用法清楚了,最起碼默寫這兩句時,心裡就不會犯嘀咕了。對不?

玉山以為,遇事不妨多想幾個“為什麼”,少說什麼“差不多”。腦子這東西,用進廢退。要勤于查看工具書。江湖險惡,帶本字典防身,還是有必要的。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清楚的反義詞
清楚的反義詞
清楚的反義詞?清楚的反義詞是:混沌、模糊、糊塗、朦胧、迷蒙,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清楚的反義詞?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清楚的反義詞清楚的反義詞是:混沌、模糊、糊塗、朦胧、迷蒙。混沌,拼音:hùndùn,解釋:渾然一體,不可分剖貌。孫景瑞《...
2025-07-28
仿寫作文素材100字
仿寫作文素材100字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就是寫作者的米。狗咬刺猬---沒處下口,請從優美句子仿寫開始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025-07-28
描寫景物的句子非常優美
描寫景物的句子非常優美
描寫景物的句子非常優美?翻騰着的紫紅的朝霞,半掩在白楊樹的大路後面,向着蘇醒的大地投射出萬紫千紅的光芒逐漸,撥開耀眼的雲彩,太陽象火球一般出現了,把火一樣的紅光傾瀉到樹木上、平原上、海洋上和整個大地上,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描寫景物的句子非常...
2025-07-28
斡旋怎麼讀
斡旋怎麼讀
斡旋怎麼讀?斡旋拼音:wòxuán釋義:,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斡旋怎麼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斡旋怎麼讀斡旋拼音:wòxuán。釋義:(1)調解,把弄僵了的局面扭轉過來。(2)解決國際争端的方法之一。國家間發生争端時,第三國經當...
2025-07-28
兒童簡筆畫教程初學者簡單
兒童簡筆畫教程初學者簡單
課程名稱:兒童簡筆畫教程-茂盛的竹子課程類型:簡筆畫»植物格式:圖文工具材料:畫紙、勾線筆、水彩筆适合年齡:7-9歲課時:90分鐘第一步:用勾線筆畫出竹子的大緻輪廓第二步:畫出竹子的其他枝葉第三步:繼續勾畫竹子的外形輪廓,使其更加美觀第四步...
2025-07-28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