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大都市像一台24小時不停轉動的大機器,人們在享受它的方便與快捷的同時,為了維持它的正常運轉,都市人也作出了很大犧牲。
據報道, 美國一家公司整個搬到上海,全公司300多号員工白天睡覺,晚上幹活,為的是配合美國的工作時間。
三更半夜去健身房健身,到眼鏡行修眼鏡,到書店買書……不打烊的24小時經濟形态,尤其是金融、科技、服務等行業,為了配合歐美時區或客戶時間,造成有人在睡覺時,總有許多人還在工作。
雖然24小時營業為大家帶來便利,但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24小時社會(24-hoursociety)”一詞最早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現,其對健康影響程度如同“吸煙”。24小時社會不僅帶來嚴重的失眠、腸胃病、心血管疾病,甚至也帶來社交問題。
睡不着就是大問題
輪班方法千百種,有的公司是三班制,也有的公司分大夜班、小夜班。在這種輪班制下,有人上日班7天後,再輪小夜班7天,然後輪大夜班7天。
任職于網絡公司客服部的小韓就深受其害。他要輪調小夜班和大夜班,輪大夜班是晚上10點上班、早上8點下班,回到家輾轉難眠。他的最大感受是——“熱牛奶、熱水澡、精油、喝酒、褪黑激素,所有可以讓我睡着的方法都試過,但還是無法順利入睡。”
小韓并非特例。根據國外的調查,約有1/4的輪班工作者或夜間工作者有嚴重的失眠,或有睡不飽愛困的困擾。睡眠不足造成的影響不僅僅隻是倦怠、嗜睡、煩心,更嚴重的是容易發生意外。
想想看,當睡神向你招手,大腦恨不得飛奔而去,卻又要勉力維持清醒,的确很容易發生意外。輪班人員發生意外的地點不隻在工作場合,也發生在路上和家裡。
統計發現,和睡眠相關的車禍最常發生在清晨2點~6點,而且駕駛者常常是整夜工作。
而且,與充分休息的員工相比,夜間輪班工作者會降低注意力和工作表現,他們會有較差的反應、記憶力和活力。總結來說,和日班的同事相比,他們工作起來較易出錯。
輪班輪成癌症
從更長遠來看,輪班和慢性疾病有關。
輪班工作者的總熱量、蛋白質、醣類及膽固醇的攝取,明顯高過正常日班人員。他們回家後常常買不到東西吃,最常靠超市便當解決三餐。
輪班工作甚至還可能增加患癌機率。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大規模長期追蹤記錄護士的健康,發現經常上夜班的護士,患結腸癌的機率增加35%;另一項由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伯明翰婦女醫院合作的研究也發現,常上夜班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乳癌。
研究人員懷疑,這和夜間工作會幹擾褪黑激素分泌有關。
破壞家庭生活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輪班工作影響家庭生活。休閑時間很難和家人配合,當你回家時,家人往往正在睡夢中或是早已上班、上學去。
在電視公司擔任編譯的徐小姐發現,同事排輪休時,大部分的人仍舊希望排正常的星期六、日,以維持和家人的互動。往往單身者就必須讓已婚者先排休,但這也引起單身者不平,“就算沒結婚,我也有父母、兄弟姊妹呀。”一位同事說。
如果你也是輪班工作者,以下10個方法,可以讓自己的日夜生活質量好一點:
1.下班回家路上(大約是早上八、九點),戴上墨鏡。别讓陽光重新設定你的生理時鐘,延誤了睡眠周期。
2.用心營造高質量的睡眠環境——安靜、涼爽、漆黑(考慮特别厚的窗簾),向朋友、家人提醒尊重你的睡眠時間,别在你的睡覺時間打電話進來,因為這就相當于半夜三更有人到他家敲門一般。
3.在一整個輪班周期中,盡可能保持作息規律,包括固定時間起床、固定時間吃飯。
4.值班前兩小時,可以小寐一下,彌補睡眠的不足。
5.額外多做運動。研究發現,額外的運動可以幫助調整輪班時差,也可以幫助工作時的清醒。
6.下班前半小時,不要再喝任何含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咖啡因要排出體外,需要一段時間。
7.值夜班時,避免油膩食物及甜食。半夜到清晨消化道功能最差,容易造成腸胃道疾病,有關專家提醒,少用泡面當點心。而且,輪大夜班時,常不知道吃的是哪一餐。把醒後第一餐當主餐,最後一餐盡量排在睡前至少3小時,并且餐餐力求清淡并營養均衡。
8.随輪班時間調整慢性病用藥時間。輪班人員輪完大夜班後稍事休息就會就寝,如果糖尿病人,依照醫矚在早上服用降血糖藥,就上床睡覺,容易發生低血糖現象。糖尿病、高血壓病人在輪大夜班時,用藥時間也應調整為下午起床後服用,而非早上服用。
9.在換班前,先為下一輪的作息做準備。如果即将接夜班,前兩天可以先把上床的時間往後挪,起床的時間也往後挪一些,先讓身體适應下一輪班的作息。
10.如果都沒有改善,更該尋求醫生的協助。
無法置身于24小時社會之外,但總可以想想如何讓自己睡好一點。